互聯網+X=!01(3 / 3)

3月9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表示,目前全球正在進行新一輪工業革命,這輪革命的工具是互聯網。而互聯網+工業就是德國人說的工業4.0。

當前,中國的工業3.0還沒有完成,但要通過互聯網抓住工業4.0的新機遇。馮飛提到,我國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量為二十多台,德國是二百多台,日本、韓國超過三百台。

“這種差距不是技術和人才上的差距,而是跟市場競爭的環境不充分,以及政府對互聯網的限製過多有很大關係。”於揚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於揚最近一直在美國矽穀,他說自己感觸很多。比如他看到美國大街上有很多穀歌的無人駕駛車,一邊測試車輛性能,一邊收集地圖信息。但在中國,無人駕駛車輛還沒法上路,而且很多地方不允許地圖導航公司的車進入拍攝。

回過頭去看,過去的20年時間裏,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格局和產業版圖。第一個十年裏,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和平共處,互聯網催生了很多新經濟,比如門戶、遊戲和電商等。第二個十年裏,互聯網逐步開始改變甚至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

於揚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變,大概經曆了四個階段。一是營銷的互聯網化,比如廣告主從在報紙上做廣告到在網絡上做廣告。二是渠道的互聯網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最典型的案例是京東的出現,逼著國美和蘇寧開始轉型互聯網。三是產品的互聯網化,這個進程從2010年開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機的爆發,典型的案例如小米。四是當下正在進行運營的互聯網化,企業完全數字化和網絡化。

過去被互聯網深度改變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現在這種改變正在向第二產業甚至第一產業滲透。第二產業被互聯網改變最大的,就是手機和電視產業,小米先是攪動了手機產業,又跟樂視網等一起去顛覆傳統電視產業。這種顛覆開始蔓延到汽車領域,比如樂視網要造汽車了。顛覆還在向第一產業滲透,比如本來生活網,改變了農業的銷售模式,讓農民的產品直接在網上賣給北京的市民。

經曆了20年的沉澱,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優劣勢已十分明顯。

騰訊的一個數據顯示,2015年1月,全球接入互聯網的移動設備超過70億台。我國互聯網用戶6.4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滲透率達到85.8%,高於全球58%的滲透率。

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互聯網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盤子裏占額還很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一個數據是,目前互聯網經濟占GDP的比重隻有7%。

不過,中國互聯網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能跟國外同行一拚高下的領域。比如社交軟件,目前全球四大社交產品,中國占有一席之地:微信、日本的Line、韓國的KakaoTalk和美國的Whatsapp。

在不少人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在應用場景上比國外要豐富,有很多產品和應用被開發出來。但在核心互聯網服務,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人技術上,跟國外的差距不小。

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背景,李彥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這次提出的一個提案就是建議國家主導建立“中國大腦計劃”,扶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就在政府把互聯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時,於揚也提醒,要警惕未來的互聯網壟斷者。在他看來,在國家資源的支持下,互聯網時代裏一旦形成新的壟斷者,可能比傳統行業裏的壟斷者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