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裝舊酒”, 爭奪定義權
牌局尚未完全開始,各方卻已開始搶占話語權。2014年11月6日,在上海工業博覽會中舉辦的一場“能源互聯網時代,誰是下一個阿裏巴巴”沙龍上,討論頗具火藥味,爭論焦點在於:什麼是能源互聯網?
目前,美國雖然尚未明確提出能源互聯網,但其提出的智能電網卻與能源互聯網的內涵有諸多相似之處。德國於2008年在智能電網的基礎上選擇了6個試點地區進行為期4年的E-Energy技術創新促進計劃,成為實踐能源互聯網最早的國家。
在中國,由於目前尚缺乏對能源互聯網的公認定義,各個機構都給出自己理解的能源互聯網。
國家電網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能夠連接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以及各種集中式、分布式電源,將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無論智能電網還是能源互聯網,國家電網的核心還是特高壓,仍舊是在從自己的側重點對能源互聯網做解釋。”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谘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說。另有業內人士揶揄稱,“國家電網定義的能源互聯網,更像是‘能源電線網’”。
2010年曾提出“泛能網”概念的新奧集團,則順勢將能源互聯網嫁接在“泛能網”基礎上。
在廖宇看來,目前市麵上呈現出三種對能源互聯網的理解版本:從通信的角度強調各種設備的互聯,以華為等通信公司為代表;從軟件的角度強調第三方數據的優化管理,以美國Opower等公司為代表;以及從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強調跨區域電網的互聯,以國家電網為代表。
“實際上,各方都還在按各自已有業務的側重在理解能源互聯網,隻能說是‘新瓶裝舊酒’。”曹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上述三種理解合三為一,應是能源互聯網的全部內涵。
之所以爭論紛紛,更重要源於中國能源互聯網剛剛發軔,主要推手仍是能源電力公司,以BAT(百度、阿裏、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涉足能源尚缺乏動力。
張雷則認為,根據互聯網的演化過程,能源互聯網在中國尚未走到“春秋戰國”階段,而“春秋戰國”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於,“但凡城邦製都是能夠百家爭鳴,誕生大繁榮的機製,微信如此,淘寶也如此”。
(本文作者係南方周末記者 謝丹)
能源互聯網: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
能源互聯網風潮
2014年,能源行業最火的概念是什麼?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能源互聯網。
自2014年4月4日,家庭能源管理企業 Opower於紐交所首發上市以來,能源互聯網概念逐漸影響到中國。Opower,這家2007年成立的公司,主要為公用事業公司整合用戶能耗數據,據此向用戶提供定製化的用能、節能建議,堪稱“節能超人”。
可以說,借助開放的售電端活躍市場和節能增效的大背景,當下新型互聯網創業公司正在引領能源互聯網風潮,它們包括C3 Energy、Geostellar、SolarGIS等。
其中,由甲骨文聯合創始人之一Thomas M. Siebel創立的C3 Energy,主要通過集成大數據形成分析引擎,提供電網實時監測和即時數據分析,同時對終端用戶進行需求響應管理;而Geostellar則是一個太陽能設備線上B2C平台,為用戶簡化太陽能電池係統的采購、融資、安裝和維護等整個過程;SolarGIS則通過太陽輻射、氣象數據,提供太陽能資源評估和光伏模擬數據服務……
所謂能源互聯網,按照《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傑裏米?裏夫金的理解,能源互聯網是把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在能源開采、配送和利用上從傳統的集中式變為智能化的分散式,從而將全球的電網變成能源共享網絡。
事實上,無論是油氣、電力還是新能源,無論是能源生產、分配還是消費,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儲存正變成行業的標準行為。累積的海量數據,正成為新的待挖掘和運用的寶庫。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撰文指出:目前,能源行業的數據還存在數據量大,但數據分散、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重複等問題,但通過智能采集和分析診斷技術、分布式智能電網技術和能源智能管理係統等技術的應用,將逐步實現能源領域的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預測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技術支撐。之前一些能源互聯網公司的模式基於能源行業數據挖掘。比如國內大紅大紫,被譽為“做能源行業的蘋果”的遠景能源,其遠景“格林威治”雲平台,就是借助大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為客戶提供風電場規劃、測風方案管理、風資源評估、精細化微觀選址、風場設計優化、經濟性評價、資產後評估分析等全方位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傑裏米?裏夫金的能源互聯網設想中,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將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裏和工廠裏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多餘的能源則可以與他人分享,就像我們現在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
“新能源如果與新的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能源格局,並將能源的邊際成本降為零,從而誕生一個全新的能源供應體係。人們不需要支付成本就可能生產自己需要的能源。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每個人多餘的能源收集起來,建立起一個互聯網,將能源儲存起來。利用互聯網還可使這些能源在全球各大洲之間共享。”2014年10月,傑裏米?裏夫金在“未來能源之路——互聯與變革”能源論壇上說。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和這些耕耘在能源互聯網領域的高科技公司相比,中國能源互聯網奠基者、戰略地位確定者是國家電網。
追溯起點,早在2013年12月5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就在《科技日報》頭版發表長篇署名文章《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革命》。這篇文章創新提出“智能電網承載並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觀點,特別指出,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