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眼看著入不敷出,也見不到流量暴增的機會,他們以30萬元的價格把網站賣給了神州泰嶽,希望能夠借助其導入流量。而神州泰嶽決定改造網站,黃修源並不看好,帶著團隊離開,並找到投資人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做了音樂APP。這款APP上線一個月有了近40萬用戶,不過很快投資人覺得音樂不賺錢,要求團隊轉型做自動售貨機業務,黃修源和他的團隊集體選擇離開。
第三次,黃修源和他的團隊找到了新的投資人,在嚐試了七八個項目,做了類似Pinterest的購物分享,打折收集、短視頻推薦等之後,聚焦在了短視頻聚合平台。2013年,大部分股份都賣給了百度,黃修源和其團隊也在百度待了一段時間。
在這之後,三個最早的創業合夥人兵分三路:一人留守話費充值服務項目;一人去做了音樂教學APP;黃修源則想要做電動汽車。
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對黃修源的評價是,“你每次創業大方向都是對的,但結局總是不好。”賣掉導購網站之後,類似網站在美國火了,接著在中國也火了,做音樂APP時候大家都不看好,可是後來音樂應用又火了。
黃修源覺得,自己創業確實有問題,一開始人脈、經驗都不夠,比如做音樂的時候,團隊才拿了45%的股票,以至於投資人要求轉向也沒辦法。
離開百度,再三權衡,他覺得汽車業麵臨智能化和電氣化兩個拐點,雖然也很困難,但是互聯網企業可以改進的事情很多。而且,“汽車很賺錢,你看現在廣告都是汽車企業在投”。
黃修源希望魏建國幫忙把自己介紹給雷軍,因為小米有造車計劃。魏建國是黃修源第三次創業的天使投資人之一。
魏建國事後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2013年10月底的一天,他們兩人在北京的一家咖啡廳聊天,一開始聊的是其他項目,聊著聊著黃修源忽然蹦出這個想法,讓自己很驚訝。巧的是,此前三個月,魏建國訂了一輛特斯拉。
魏建國第一次見到黃修源,是在2012年。當時,他的投資搭檔、口袋購物創始人王珂跟他介紹,“我朋友,快90後了,很厲害”。魏建國是70後,他發現,這個25歲的年輕人很穩重,也很會說服人,他會站在對方角度說做這件事情你有什麼好處,這種成熟不像是這個年紀的人能做到的。而且,嚐試過各種類型的互聯網產品,進進退退團隊一直跟著他,這點很不簡單。
魏建國建議黃修源自己做。因為國外已經有特斯拉的先例,而中國不會隻有一家汽車廠,至少會有四五個針對不同市場定位的品牌,“不一定要成為第一第二,隻要能成為其中一家就足夠了,這個機會還是有的”。
魏建國在咖啡館給王珂打了個電話,王珂也很支持。黃修源馬上反應:你們給我一個月時間,讓我把市場情況摸底,我會給你們確切無誤的項目可行性報告。
“我要去挖人了”
過了三個星期,綜合了市場上所能找到的主要廠商、供應商的情況後,他找到魏建國,“放心,我一定把這個事情做好”。
黃修源事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己需要先判斷這個事情能不能做,不想半路發現做不了。
其實他接觸汽車時間並不長,2013年年中才考到駕照,他買的第一輛車是本田雅閣,這款車型不在絕大多數年輕人的選車範疇,而他選這款車的理由僅僅是因為“這一價格區間它的按鍵最少”。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媒體的報道,讓他第一次聽說了特斯拉電動汽車。
一開始,黃修源想做的是汽車操作係統。不過,他所希望汽車能夠實現的功能,譬如提前預熱,卻不是車載能夠完成的。而且,手機行業一開始就定位為隻做手機操作係統的樂蛙、點心,最後都死得很慘,而OPPO、魅族、小米等手機廠商都活得很好。做汽車,最好是操作係統和車一起做。
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他一直在找汽車行業的人交流。
魏建國和王珂提出,第一步隻要做出一輛改裝車模型、有性能、能跑起來,就可以了。
黃修源估算,做出一輛樣車(Demo)大約需要300萬元人民幣。2013年12月,魏建國和王珂作為第一輪天使,投給遊俠電動車項目300萬元人民幣。當時雙方也都沒有任何評估數據,魏建國說,“如果車能做出來就值這麼多錢,如果做不出來或者說做出很挫的東西,那這個錢就打水漂了,就這麼簡單。”
在魏建國看來,汽車行業基礎已經很成熟了,行業人才也很多,這比互聯網創業更有優勢,因為互聯網行業裏不僅有BAT(百度、阿裏、騰訊),還有很多小互聯網公司都來搶人才,非常缺人,反而在電動車這樣一個新領域,人才比較好找。魏建國相信,一批牛人到位,這個事情就不難了,可如果“別人不願意跟你一起玩,就玩不轉了”。
對黃修源來說,最複雜、也最難的事情,是如何讓人相信他,並願意加入這支創業團隊。
投資到位後,黃修源跟王珂說,我要去挖人了。王珂很驚訝,一個完全不熟悉汽車的人怎麼去挖汽車行業的人。黃修源用了一個笨辦法,在微博上搜索“汽車工程師”“汽車設計師”,然後給他們發私信。他發現,發出20封私信總會有一兩個人回複,接著他再約他們見麵、線下聊,他說自己遇到很多很好的人。
2014年3月,他幹脆打包行李,開車帶著他的女朋友和一個工程師,從北京開到上海,成立了公司。
“要做就做一件瘋狂的事情”
黃修源拉到的第一個人是步果斷。2013年10月,黃修源給他發短信:我想做汽車,你願不願意一起做?
步果斷很快回了信息,一個字:好。
黃修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我要做一件很牛的事情,所有的人都要是牛的。在黃修源眼裏,步果斷就是他所預期的“很牛的”設計師。
步果斷比黃修源小一歲,1988年生,在UI(用戶界麵)設計圈內小有名氣,有人叫他“步神”。他最早在蘇州做遊戲UI設計,接著到了百度做移動端產品界麵設計,之後加入了設計師工作室ARK Design。黃修源很喜歡他的設計,五年前互加QQ,2013年在北京見過一麵。
步果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雖然自己很喜歡車,黃修源說要做電動汽車時,其實自己對這個東西完全沒有概念,就覺得這個事情很酷、很有意思,但完全沒想過後麵要怎麼做,會不會遇到什麼瓶頸或者難題。
他認為,設計師要把工作轉換成事業的機會非常非常少,因為生活過於安逸,很容易進入養老狀態。他覺得黃修源“靠譜”,願意跟他一起做事情。可以確定的是,“隻要是我能把控的事情,一定把它做到最好,這就足夠了,接下來是大家一起努力。”
步果斷現在主要負責遊俠電動車品牌設計和操作係統UI設計,也是遊俠電動汽車引入的第一位創業合夥人。第二個創業合夥人叫邢輝,原來是樂蛙ROM開發負責人架構師和OPPO ColorOS負責人。黃修源在微博上給他發信息,每天一條,一個星期後他終於有了回應,留了一個微信號。2014年11月8日,邢輝來上海參加同學婚禮,順便來了趟遊俠電動車辦公室。
和步果斷江南小生的形象不同,邢輝是個身材魁梧的河北人,也很年輕,1986年出生。
“我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這是談的基礎。”第一次見麵,邢輝就覺得黃修源很誠實。“我特別討厭,有人過來跟你說有個三年、五年、十年規劃,這些都是虛的、畫餅”。黃修源跟他說的是,2015年6月前我們一起做一輛車出來,接下來看能拿到多少錢,再決定怎麼走。
第一次聊完之後,邢輝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複,隻說大家需要相互多了解、認識一下。邢輝很謹慎,他見過很多創業者,也見過很多投資人,父輩在經商中曾遭遇過合夥人之間的不愉快,自己也參與多個項目機會,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選擇一個項目很重要,我們做這個事情,市場要足夠大;合夥人的品質也很重要。
邢輝感覺黃修源有夢想,是不計結果在做汽車。而他前麵幾次創業經曆,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給電動車項目背書。
第二個周末,他們又在上海見麵聊了一次;第三個周末,他們在深圳見麵,基本敲定下來。
邢輝在自己28歲前一天提交了離職報告,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要做就做一件瘋狂的事情。我看了所有機會,發現修源這裏是最瘋狂的。”
“我來了之後,操作係統可以搞定了,隨著設計稿推進,結構係統還有小夥伴進來正在推進,製動係統已經找到解決辦法了。”邢輝覺得這個事情其實還是靠譜的。
步果斷最初給遊俠電動車設計的LOGO是一個X,代表的是初創團隊未知的未來。半年後,他又設計了一個新LOGO,一個圓潤的字母Y,取的是遊俠的首字母,取了一個弧麵、立體的造型。
25%留給汽車行業人
遊俠電動汽車的成員並非都跟前麵這三名創業合夥人一樣年輕,其中最年長的是一位60後。黃修源把他從思科挖過來,“人家從1997年開始寫代碼,在這個行業十幾年了,不付出一些代價是挖不來的。”
黃修源的招聘原則是“不降薪+拿股票”。“我們現在有五六個人是降薪過來的。除非薪酬太高了我們開不起,我們才會要求你降薪,可是我們也不會讓大家覺得加入我們公司很為難。基本上你在上一家公司能拿多少,在我們這裏也拿多少。”
遊俠電動車借鑒了小米的做法,黃修源說,雷軍非常大度,一開始自己隻拿了30%多,其他有兩個創業合夥人拿到10%以上,另外幾個合夥人都有幾個點。他認為小米的成功,跟這個股權結構有很大關係,“人都很強,公司是大家的”。
在遊俠電動車的天使輪投資中,預留了35%股份給公司團隊,這在創業公司中很少見。黃修源解釋,汽車是一個很大的行業,需要很多牛人,你不多留一點,很難挖到人,現在這個預留股份已經拿出去10%,還有25%,“這肯定不是留給我的,是留給汽車行業的人”。
但遊俠電動車還沒有汽車行業合夥人級別人物加入。汽車畢竟還是要從製造出發,你要做汽車不是做互聯網。黃修源說,汽車行業人對遊俠電動車的質疑在於,做一台汽車需要太多錢了!他們通常會很關心後續量產的問題,而黃修源無法給出回答。盡管,也有汽車人願意幫忙做一些事情,但是卻無法讓他們加入自己的創業團隊。
在拜訪過通用汽車研究院之後,黃修源終於明白了一些原因。這裏的研發環境,沒有哪一家互聯網公司能比得上。
到目前為止,遊俠電動車一共出了兩輛樣車,花費約70萬元。到2014年12月,整個公司一共花了600多萬元。
遊俠電動車的第一輛Demo,是花了5萬塊在二手車市場買回來的最便宜的跑車,一輛紅色的現代酷派。
2014年5月,他們花了兩個月把這輛汽油車改裝為鉛酸電池和5千瓦電機驅動,實現最高時速30公裏/小時。一個月後,他們又用一個18650電池包和一台30千瓦電機,把它改裝為最高時速100公裏、續航裏程250公裏的電動車。
這兩輛樣車能夠出來,多虧了張軍化,他是第一個加入遊俠電動車的汽車人,他曾經供職於吉利汽車,然後到了另一家供應商公司做結構設計,目前遊俠電動車的車間由他統籌。
在張軍化看來,國內製造業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多東西不需要你自己做,這很適合電動汽車,“我們隻要做方案,下麵的製造可以找供應商解決”。
他們有一些零部件直接采購自淘寶、阿裏巴巴,也沒有什麼捷徑,就是一家家打電話去問、去比較。
遊俠電動車的第二款樣車選擇了電池包,當時他們並沒有拿到特斯拉電池包可參考,而是針對車的續航裏程要求和後備箱所能容納的電池體積決定的。當時國內並沒有整個電池包方案的供應商,都是他們自己做的。
現在,他們正在研究第三輛樣車的電池包,這個就比較接近特斯拉。
2014年7月,他們從汽車租賃商那裏一次性買斷了一輛白色特斯拉Model S,然後將它完全拆解。黃修源介紹,第三輛樣車將在特斯拉Model S底盤基礎上改進,“從頭到尾正向開發,我們耗不起”。不過車身會重新造型設計,車身大小差不多,外形肯定不一樣,車載係統也是全新的。“整個研發設計都是我們自己解決,我們有能力,不會外包,核心能力如電池組也是我們自己製造。”
“我們在造型上花了太多時間,希望它出來時是一台漂亮的車。”黃修源說。
遊俠電動車還在招車身、結構工程師,不過他們也在考慮“人進來有沒有活兒幹,能不能做事”。100個汽車工程設計師裏麵,可能真正有用的隻有5個人。人多了,效率可能還沒那麼高。張軍化舉了意大利超級跑車帕加尼的例子,帕加尼一年隻生產幾輛,售價在千萬元級別。他們研發團隊隻有5個人,1人負責造型設計,4人做結構設計。
“不打這個仗太可惜了”
2014年5月,在極客公園舉辦的一次關於“新汽車的白日夢”主題活動中,黃修源做完他的汽車演講後發現,觀眾們很激動,但是專家很不屑,覺得你們太小了。從此,他決定不再出去講什麼,“我們還是認真做一些東西吧”。
在黃修源們“閉門造車”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湧入造車行列。
2014年7月19日,在上海汽車博物館,一家全新的汽車企業——上海地平線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亮相,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開源造車主題峰會。
一個月後,搜狐前副總編、汽車事業部總經理何毅宣布加盟樂視汽車團隊,主導車聯網項目。2014年12月9日,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其微博中宣布正式進軍電動汽車,要“複製樂視生態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義汽車”。
2014年10月,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宣布去矽穀閉關準備新產品,被認為是做新能汽車項目,一個多月後更是傳出了“售價3.9萬元的小米汽車”諜照。
心動遊戲CEO黃一孟相信,起步較早的企業更有機會做出一輛讓大家滿意的樣車。
黃一孟對電動車的興趣,萌生於他開上特斯拉之後。一開始他是作為時髦新鮮事物關注特斯拉,2014年5月他訂的特斯拉到手之後,他感受到這輛車對傳統汽車的革命太大了。
開特斯拉之前,黃一孟的車庫裏停著寶馬、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開了特斯拉之後,他把蘭博基尼賣了,覺得沒有什麼價值了。他的另一位創業合夥人,買特斯拉之前兩三個月剛買了一輛新的保時捷911,但是沒開幾天就不開了,因為覺得駕駛感覺比特斯拉差蠻多。
“我們做互聯網的,對用戶體驗感受特別大。傳統汽車遵循固定的東西,但是從用戶體驗來說有些東西是不需要的,比如說手刹,特斯拉沒有手刹,車停下來就是停下來,不應該要手刹。傳統汽車的開鎖解鎖,特斯拉沒有這個概念,隻要人走開車就鎖上了,你靠近車就打開了。”
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後,黃一孟觀察了一段時間,自己也蠻想去嚐試做這件事情,和合夥人討論很久,他們確定不可能自己去做,因為有自己的遊戲事業。“真的要做是一件比較大的冒險。”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黃一孟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過有這樣一個團隊在做電動汽車,有一天,他在“知乎”上找到了黃修源。
黃一孟投資遊俠,還因為他之前錯過了投資錘子手機的機會。
2013年4月份,黃一孟曾經跟老羅談過投資,當時也談了兩次,但是最終沒有投,原因跟電動車的情況有點類似。黃一孟確定,安卓手機當時有很大空間,小米等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像老羅這樣偏高端的手機定位也一定有市場,但他顧慮的是,老羅個人及其團隊在手機製造方麵完全沒有經驗。
在那個時間點,黃一孟們對老羅的判斷是,他們團隊做不起來。但一年以後,羅永諾努力把團隊建起來了。
黃一孟感歎,“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得相信這種行業的機遇,當你找準一個好方向,當你有一個意誌堅定的創始人,非常執著地去做一件事情,當這件事情本身是很多人認同的行業方向,很容易把人聚集起來。”
一開始,黃一孟和黃修源各自給出一個估值,黃修源開出的價格是1000萬,黃一孟說可以;回頭黃修源和團隊再一商量,覺得太便宜了。
五分鍾後,黃一孟電話過來,“1500萬,可以”。
黃一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估值基礎是讓他有足夠的錢把樣車做出來,“我們倒不是特別糾結1000萬,還是1500萬。其實核心不在於估值多少,關鍵在於事情成與不成,如果能成,再高的估值都不算高,如果不成,也就和泡影沒什麼區別”。
在魏建國看來,就跟當年馬雲打敗eBay一樣,中國有一定優勢,能搞好電動車,不打這個仗太可惜了。也許是互聯網公司帶頭先衝過去了,然後大家跟著衝上去。“你琢磨看,是不是這樣?”
(本文作者係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