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樹峪雪中訪賢(3 / 3)

大家等了許久,卻不見虎的動靜。還是那樹上的車夫膽大,下來喊眾人道:“出來罷!虎去遠了。”車夫等人次第出來,方才從石壁縫裏把子平拉出,已經嚇得呆了。過了半天,方能開口說話,問道:“我們是死的是活的哪?”車夫道:“虎過去了。”子平道:“虎怎樣過去的?一個人沒有傷麼?”那在樹上的車夫道:“我看他從澗西沿過來的時候,隻是一竄,仿佛像鳥兒似的,已經到了這邊了。它落腳的地方,比我們這樹梢還高著七八丈呢。落下來之後,又是一縱,已經到了這東嶺上邊,‘嗚’的一聲向東去了。”

申子平聽了,方才放下心來,說:“我這兩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怎樣是好?”眾人道:“你老不是立在這裏嗎?”子平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並不是坐著,也笑了,說道:“我這身子真不聽我調度了。”於是眾人攙著,勉強移步,走了約數十步,方才活動,可以自主。歎了一口氣道:“命雖不送在虎口裏,這夜裏若再遇見剛才那樣的橋,斷不能過!肚裏又饑,身上又冷、活凍也凍死了。”說著,走到小樹旁邊,看那驢子,也是伏在地下,知是被那虎叫嚇的如此。跟人把驢子拉起,把子平扶上驢子,慢慢價走。

轉過一個石嘴,忽見前麵一片燈光,約有許多房子,大家喊道:“好了,好了!前麵到了集鎮了!”隻此一聲,人人精神震動。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亦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那消片刻工夫,已到燈光之下。原來並不是個集鎮,隻有幾家人家,住在這山坡之上。因山有高下,故看出如層樓疊榭一般。到此大家商議,斷不再走,硬行敲門求宿,更無他法。

當時走近一家,外麵係虎皮石砌的牆,一個牆門,裏麵房子看來不少,大約總有十幾間的光景。於是車夫上前扣門。扣了幾下,裏麵出來一個老者,須發蒼然,手中持了一枝燭台,燃了一枝白蠟燭,口中問道:“你們來做什麼的?”申子平急上前,和顏悅色的把原委說了一遍,說道:“明知並非客店,無奈從人萬不能行,要請老翁行個方便。”那老翁點點頭,道:“你等一刻,我去問我們姑娘去。”說著,門也不關,便進裏麵去了。子平看了,心下十分詫異:“難道這家人家竟無家主嗎?何以去問姑娘,難道是個女孩兒當家嗎?”既而想道:“錯了,錯了。想必這家是個老大太做主。這個老者想必是他的侄兒。姑娘者,姑母之謂也。理路甚是,一定不會錯了。”

霎時,隻見那老者隨了一個中年漢子出來,手中仍拿燭台,說聲“請客人裏麵坐”。原來這家,進了牆門,就是一平五間房子,門在中間,門前台階約十餘級。中年漢子手持燭台,照著申子平上來。子平吩咐車夫等:“在院子裏略站一站,等我進去看了情形,再招呼你們。”

子平上得台階,那老者立於堂中,說道:“北邊有個坦坡,叫他們把車子推了,驢子牽了,由坦坡進這房子來罷。”原來這是個朝西的大門。眾人進得房來,是三間敞屋,兩頭各有一間,隔斷了的。這敞屋北頭是個炕,南頭空著,將車子同驢安置南頭,一眾五人,安置在炕上。然後老者問了子平名姓,道:“請客人裏邊坐。”於是過了穿堂,就是台階。上去有塊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異常幽秀。且有一陣陣幽香,清沁肺腑。向北乃是三間朝南的精舍,一轉俱是回廊,用帶皮杉木做的闌柱。進得房來,上麵掛了四盞紙燈,斑竹紮的,甚為靈巧。兩間敞著,一間隔斷,做個房間的樣子。桌椅幾案,布置極為妥協。房間掛了一幅褐色布門簾。

老者到房門口,喊了一聲:“姑娘,那姓申的客人進來了。”卻看門簾掀起,裏麵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穿了一身布服,二藍褂子,青布裙兒,相貌端莊瑩靜,明媚閑雅,見客福了一福。子平慌忙長揖答禮。女子說:“請坐。”即命老者:“趕緊的做飯,客人餓了。”老者退去。

那女子道:“先生貴姓?來此何事?”子平便將“奉家兄命特訪劉仁甫”的話說了一遍。那女子道:“劉先生當初就住這集東邊的,現在已搬到柏樹峪去了。”子平問:“柏樹峪在什麼地方?”那女子道:“在集西,有三十多裏的光景。那邊路比這邊更僻,愈加不好走了。家父前日退值回來,告訴我們說,今天有位遠客來此,路上受了點虛驚。吩咐我們遲點睡,預備些酒飯,以便款待。並說:‘簡慢了尊客,千萬不要見怪。’”子平聽了,驚訝之至:“荒山裏麵,又無衙署,有什麼值日、退值?何以前天就會知道呢?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豈古人所謂有林下風範的,就是這樣嗎?倒要問個明白。”不知申子平能否察透這女子形跡,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