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
1.創業教育是世界現代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
最早提出創業教育問題的是美國學者柯林·博爾,他在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研究中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指出,未來的人都應握有三本“教育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一本是職業性的,第三本是證明一個人事業心和開拓能力的。1989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了“麵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正式提出了全新的概念——創業教育。所謂創業教育,是指以開發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意識、能力、知識和心理品質等方麵的教育,是具有相對獨立功能和地位的一種教育理念。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強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現代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英國政府要求所有12~18歲的中學生必須參加為期2周的商業培訓課程。日本則實施了小學創業教育,要求孩子們很早起來,利用上早課前的2~3個小時搞勤工儉學,給人送餐飲、送報紙。他們期望通過這些創業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創業的意識和品質。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係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現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係。
2.創業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創業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學校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就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知識經濟的來臨,社會競爭的加劇,導致高職學生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困難不僅威脅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也將成為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潛在阻力,處理不好將會束縛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指向提出了新問題:是培養“就業者”去競爭現有的工作崗位,還是培養“創業者”去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高職院校隻有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創業教育的新思維、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改革,才能使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實質性的緩解甚至解決。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培養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質、就業和創業技能、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機製和能力。通過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創業能力和生存能力、合作意識、誠信意識和承擔風險的勇氣;增強學生開拓與合作開拓事業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提升學生應對就業壓力的綜合能力,為全社會創業文化建設發揮輻射作用。
3.創業教育工作起步早,成效顯著
早在20世紀80年代學院還是中專校時,就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工作,《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先作為選修課開設,後作為必修課。由於當時沒有教材,學校先組織編寫了《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講義,在校內使用。後由吉文林院長主持編寫《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中專教材,在全省發行使用。2003年6月,由吉文林院長主編的《就業與創業指導》作為21 世紀農業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在全國發行使用。本書以新時代對人才要求為出發點,全麵而係統地闡述職業與職業理想,就業觀念與創業意識,就業政策與就業途徑,就業準備,職業選擇與擇業技巧,創業準備與程序,創業實務與知識等。2005年,《就業與創業指導》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發行,並被教育部推薦為高職高專示範教材。2007年,該教材被教育部確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並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
二、堅持以人為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創業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尤為重要。多年來,學院把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和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注重知識,學生勤奮、踏實、謙虛,與注重智力開發、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興趣廣、視野寬、敢冒險結合起來;把強調知識的嚴謹、係統與注重掌握知識的內在聯係和發展方向結合起來;把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紮實與強調學生獨立與開拓結合起來;把強調求實的作風與追求浪漫的風格結合起來;把“學多悟少”與“學少悟多”結合起來;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既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更作為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崇尚科學和弘揚創新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來塑造,充分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1.優化師資結構,提高創業教育水平
采取多種措施加快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強化教師實踐能力,安排年輕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積累實踐經驗,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積極從企事業和科研單位聘請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參與人才的培養工作,或從生產一線引進有創業經驗的高層次人才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多種渠道對教師進行創業教育方麵的培訓,使教師接受創業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創業意識,調整教師的創業心理,豐富和完善教師的創業知識,使教師成為學生創業教育的領路人。鼓勵教師參與創業教育的科學研究,深化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提高進行創業教育的理論水平。創業教育的教師不單單是“雙師型”、“學術型”,而是一支由社會各有所長的名家、專家、企業家等兼職教師參與的,既懂創業知識又有創業經驗的教師隊伍,隻有這樣的群體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力。
2.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教學地位
學院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創業教育價值取向一致的通識教育和寬口徑專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係,積極創新教師的教法,探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利於其表達思想的教學方式。加強和突出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社會和生產的實際。設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和創造性實驗內容,引進現代化先進實驗技術,采取開放式CAI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善實踐教學的條件,大力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強化畢業設計,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今後創業實踐奠定基礎。
3.實行“多證書”製度
學院積極推行“多證書”教育,將畢業實踐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學生在校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越多,畢業時就業崗位選擇的機會就會越多,就業競爭力也就可能越大。
三、積極探索創業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1.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打好創業基礎
有效的創業教育體係是實現創業教育目的的支撐。創業教育首先不能離開課堂這一傳授知識和經驗的有效途徑,學院一直堅持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等創業教育體係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素養,具備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良好的人際關係網和健全的人格等,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和創業潛能的發揮。
(1)培養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包含與創業有關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要素。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不僅要使學生具有創業意識,而且要將創業意識建立在良好的思想意識基礎上。通過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將被動就業的觀念轉變為主動創業的觀念,將自主創業作為人生的追求,將自己的知識、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走自主創業之路。
(2)熏陶創業品質
培養學生自強自立、愛崗敬業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積極參與的意識和與人合作的能力,使學生能勇於創新、大膽進取、鍥而不舍,進而獲得成功。
(3)健全創業心理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抉擇、自主行為、富於創新、善於溝通合作的心理品質,使學生能夠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健全學生的創業心理,促進學生的自我調節,保持學生良好的心理適應性。
(4)豐富創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