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飛起;升高。《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煎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 ②舉起。《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③傳播;傳布。又稱頌。《為宋中丞自薦表》:“雍容揄揚,特見褒賞。”《玉壺吟》:“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飄蕩】(1次)在水麵上隨波浮動。
《贈崔郎中宗之》:胡雁拂海翼,翱翔鳴素秋。驚雲辭沙朔,飄蕩迷河洲。
【飄拂】(1次)輕輕飄動。
《古風·西上蓮花山》: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漢語大詞典》“飄拂”一詞收蘇軾《江上值雪效歐陽體次子由韻》:“高人著屐踏冷冽,飄拂巾帽真仙姿。”收詞及引例皆偏晚。
【飄翩】(1次)飄飛。
《春日行》: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雲軿。
李詩中“飄颻”和“飄揚”有“飄泊”義,杜詩中“飄零”有“漂泊;流落”義,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對照,可以說李白的“漂泊”含有灑脫不拘的意味。
具有“永隨長風去,天外恣飄揚”的詞外之義;而杜甫的“漂泊”則含有幾多淒涼、幾多悲傷,即他所言的“苦飄零”和“亂代飄零”,難怪杜甫詩中有“飄萍”一詞,《東屯月夜》:“抱疾飄萍老,防邊舊穀屯。”
三、形容詞並列式複合詞詞義類聚的關係
“清”組並列式複合詞,共計16個,形成“清朗;清寂”和“清新;清純”兩個義係。
“清朗;清寂”義係。
【清澈】(1次)形容水清而透明。
《桓公井》: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澈?
【清涼】(2次)涼快 ;寒涼。
《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其一: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蕭然鬆石下,何異清涼山?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嶽僧方外》:灑以甘露言,清涼潤肌發。
【清幽】(3次)風水秀麗而幽靜。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遊天竺寺》:覽雲測變化,弄水窮清幽。
《與南陵常讚府遊五鬆山》:五鬆何清幽,勝景美沃州。
《過崔八丈水亭》:高閣橫秀氣,清幽並在君。
【清寂】(1次)清靜。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我閉南樓著道書,幽簾清寂若仙居。
【清淨】(1次)心境潔淨,不受外物幹擾。
《僧伽歌》:意清淨,貌棱棱,亦不減,亦不增。瓶裏千年舍利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清謐】(1次)清靜;安寜。
《望黃鶴山》: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淒清】(2次)淒涼冷清。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
《自代內贈》:妾家三作相,失勢去西秦。猶有舊歌管,淒清聞四鄰。
【清朗】(1次)李詩中指天氣晴朗明亮。用以形容朝廷清明。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院內諸學士》:雲天屬清朗,林壑憶遊眺。
詹本第3471頁注釋(一):“‘雲天’句,朱注:‘雲天晴朗,朝廷清明之時也。’屬,適值。”
“清朗”,全唐詩使用共4次,其餘3次見下:
閭丘均《臨水亭》:傍對野村樹,下臨車馬道。清朗悟心術,幽遐備瞻討。
韓愈《贈張十八助教》: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曆舊遊。
韓偓《桃林場客舍之前有池半畝木槿櫛比閼水遮山因命仆夫運斤梳沐豁然清朗複睹太虛因作五言八韻》(見於題目中)。
以上三位詩人詩歌中的“清朗”均是清楚明亮的意思,隻有李白詩歌中的“清朗”具有言外之意。
【清虛】(1次)形容清朗而縹緲。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島嶼佳境色,江天涵清虛。
“清虛”,全唐詩使用達41次,多為“清靜虛無”義。《淮南子·主術訓》:“故有道之主,滅想去意,清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李白此詩中的“清虛”是用來形容江天一色的美景。
【清曠】(1次)清朗開闊,此代指林下。
《郢門秋懷》:清曠諧宿好,緇磷及此年。
《後漢書·仲長統傳》:“欲卜居清曠,以樂其誌。”
李白詩歌中指代隱居之地的詞語有“林泉”、“林壑”、“林巒”、“煙霞”、“鬆石”等多個並列式複合詞,還有“林下”等偏正式複合詞,依此類推,此詩中“清曠”亦為“隱居之地”的代稱。詹本第3114頁注釋(四):“清曠,清朗開闊,代指林下”。
“清新;清純”義係。
【清發】(1次)清新自然。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詹本第2568頁注釋(二):“清發,安注:‘清新俊發。’此即鍾嶸《詩品》所謂‘奇章秀句,往往驚遒’之意。”
【清香】(2次)清新而有香氣。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而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壯(一作扶)人壽也。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淥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
【清英】(1次)清正英特。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令弟字延陵,鳳毛出天姿。清英神仙骨,芬馥茝蘭蕤。
“清英”本為“清潔明靜”義,漢班固《西都賦》:“軼埃竭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引申為“清正英特”,《三國誌·魏誌·陶謙傳》裴鬆之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高潔清廉,抱禮而立;清英儼恪,莫幹其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