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著名英模篇(3 / 3)

五、英雄試飛員——李中華(1961~)

李中華: 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成都軍區空軍裝備部副部長,空軍特級飛行員。入伍以來,李中華曆任飛行員、中隊長、副大隊長、大隊長、參謀長、副團長。1994年榮獲俄羅斯國家試飛員學校頒發的國際試飛員等級證書。他能熟練駕駛中國裝備的多型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運輸機執行任務。他熱愛科研試飛事業,安心本職工作,刻苦鑽研試飛理論,以積極科學的態度在試飛領域大膽探索,銳意進取。他先後駕駛和試飛過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運輸機等3個機種26個機型,安全飛行2400小時,成功處置過15次空中險情、5次空中重大險情。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國家航空工業部門先後給他記一等功4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各1次。2007年6月,中央軍委授予他“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六、導彈司令員——楊業功(1963~2004)

楊業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1963年8月從湖北省應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作訓處長、旅長,基地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積勞成疾病逝。

楊業功一心一意想打贏、謀打贏,參與籌建了我軍第一個新型導彈旅,先後參加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和國慶50周年天安門大閱兵。特別是擔任某基地司令員期間,他和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精心組織,部隊力量建設、戰場建設、軍事訓練、人才培養和裝備配套等方麵取得顯著成績,部隊戰鬥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對導彈部隊事業執著追求,工作紮實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隊檢查指導,每個新建陣地都是親自勘察、選點,所有點位都熟記於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拚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間仍然牽掛部隊建設,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他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生活簡樸,清正廉潔,秉公用權,不謀私利,在官兵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他深知,作為一名軍人,“打不贏未來戰爭,就無法向黨和人民交代”。他一心一意想打贏,聚精會神謀打贏,義無反顧、不知疲倦地為打贏。雖然是統領千軍的將軍,他卻像一個衝鋒的戰士,把自己的戰位選擇在陣地第一線,每年穿梭崇山峻嶺蹲基層、跑陣地的時間占三分之一,行程超過十萬公裏。病重時刻,他仍親自給黨組織撰寫述職報告;彌留之際,他還牽掛導彈部隊的戰鬥力建設;他留在人間的最後一句話,竟是“一二一……出發……”。

楊業功是一個榜樣,他用燃燒的一生,讓我們更加理解並記住了這樣一種崇高的人生:使命高於生命,責任重於泰山。

七、獨臂英雄——丁曉兵(1965~)

丁曉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從安徽省合肥市入伍。1984年10月入黨,大學文化。曆任戰士、排長、學員、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現任武警駐江蘇某團政治委員。1984年10月,在一次重大軍事行動中,身為偵察大隊“第一捕俘手”的丁曉兵,在敵人陣地生擒一俘虜回撤途中,為掩護戰友和俘虜,抓起敵人投來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間,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隻存一點皮肉。為了把任務完成到底,他以驚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殘臂,扛著俘虜,冒著炮火翻山越嶺4個多小時才與接應分隊碰上頭。而就在此時,他一頭栽倒在地,戰友們以為他犧牲了,含淚為他化妝,緊緊抱著遲遲不忍就此讓他離去。路過的前線醫療分隊被這個場麵深深感動,切開腿部動脈血管強行壓進2600CC血漿。死神就這樣與這位獨臂英雄擦肩而過。

2003年,部隊在淮河流域抗洪搶險,丁曉兵一隻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運土;不能打樁,就潛到水裏壘圍堰。其身如令,其勢似鋒,18天時間,他在抗洪一線表現著他的人格官品。丁曉兵同誌入伍20多年來,牢記使命,獻身國防,以傷殘之軀續寫人生輝煌篇章,先後被人事部和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被武警部隊評為第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關愛部屬,以情帶兵,先後捐款5萬多元救助67名家庭困難的幹部戰士。在他的教育幫助下,28名後進戰士被轉化,30多名戰士考上軍校,17名戰士直接提幹。

八、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1965~)

楊利偉:遼寧綏中縣人,身高1.68米,大學文化。1983年6月入伍。楊利偉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5年多訓練,他以優秀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並最終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北京時間10月15日淩晨5時30分,即距離神舟5號順利升空三個半小時前,身著銀灰色太空服的楊利偉向總指揮李繼耐報告:“請示出征。”麵對如振動、衝擊、噪聲、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眠周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抑鬱等一係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麵的問題。此外,楊利偉更需麵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人的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

九、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徐洪剛(1971~)

徐洪剛:雲南省彝良縣洛旺鄉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7月入黨,曆任戰士、班長、排長、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團保衛股幹事;現任濟南軍區某部政治處副主任。

1993年8月17日,身為濟南軍區某紅軍團通訊連中士班長的徐洪剛從家鄉返回部隊。當他乘坐的大客車行至四川省筠連縣巡司鎮鐵索橋附近時,車內的幾個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婦女強行勒索錢物。當被拒絕後,歹徒一邊對婦女耍流氓,一邊把她往疾駛中的車外推。此刻,在角落裏打盹的徐洪剛被驚醒了。見此情況,徐洪剛衝上前去,大吼一聲:“住手,不許這樣耍橫!”歹徒看到有人幹預,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洪剛身上。徐洪剛挨了兩個耳光之後,臉上火辣辣的,嘴角滲出了鮮血。他為了保護車內其他乘客,沒有馬上還手。歹徒的氣焰更加囂張,繼續把那位婦女往車窗外推。軍人的天職使徐洪剛再也無法沉默。他一腳把後麵的一個歹徒踢得不停地後退,又狠狠一拳打在另一個家夥胸口上。不料,從後麵又竄出兩個家夥,一個抱住徐洪剛的腿,一個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最先尋釁的那個姓任的家夥掏出匕首,向徐洪剛胸口猛刺一刀。在這生死關頭,徐洪剛隻有一個念頭:和他們拚了!狹窄的車廂裏,拳腳施展不開。四個歹徒把他團團圍住,窮凶極惡地揮刀猛刺徐洪剛的胸、背、腹……鮮血染紅了他身上的迷彩服,也染紅了座椅、地板。腸子從受重傷的腹部流出。司機把車刹住,歹徒紛紛逃竄。此時,身中14刀,腸子流出體外達50厘米的徐洪剛,奇跡般地用背心兜住往外流的腸子,緊跟著跳下車來,用全部的力氣往前追出了50多米,然後一頭栽倒在路旁……英雄救人民,人民愛英雄。當事情發生後,當地的各政府機構、醫院及廣大群眾紛紛行動起來:筠連縣稅務局副局長詹本方等火速把徐洪剛送到醫院;縣醫院全力搶救;縣公安局出動精悍隊伍,在不長的時間內將四名罪犯全部抓獲歸案;每天前往醫院探視英雄的人們成百上千……

1994年2月5日,江澤民、李瑞環、劉華清、胡錦濤等領導同誌接見了見義勇為的英雄戰士徐洪剛等來自全國各地的雙擁模範代表。江總書記指出:“徐洪剛等人的事跡,體現了我們共產黨的傳統,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徐洪剛獲得了“見義勇為青年英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的稱號。徐洪剛盡管已經成了一個“名人”,但他保持了普通一兵的本色。傷愈歸隊後,他堅持住在班上,參加正常的訓練、學習。他在日記中寫道:“榮譽越多,越要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不足,才能再立新功。”

向徐洪剛同誌學習 繼承發揚紅軍優良傳統。

——張震 一九九四年二月

向見義勇為、不畏強暴的英雄戰士徐洪剛同誌學習。

——李鵬 一九九四年三月

以徐洪剛同誌為榜樣,做黨和人民的好戰士。

——劉華清 一九九四年三月

十、新時期的英雄戰士——李向群(1978~1998)

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海南省瓊山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121師361團9連戰士。1996年12月參軍。在1998年偉大的抗洪搶險鬥爭中英勇獻身。

李向群生長在一個改革開放後富裕起來的家庭,他家富不忘報國,具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強烈的進取意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無私的獻身精神,用燦爛的青春書寫了壯麗的人生凱歌,是繼雷鋒之後我軍湧現出的又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先進典型。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雖有百萬家產,但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選擇參軍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合格戰士、優秀士兵和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在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戰鬥中,李向群主動報名參加部隊的搶險突擊隊,他帶病頑強拚搏,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後,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鬥,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為了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災區3萬群眾自發地趕來參加烈士的追悼會,並在烈士生前抗洪的地方樹碑立傳。中央軍委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的榮譽稱號;江澤民主席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號召全軍廣大官兵向他學習。

真英雄就是在關鍵時刻為了人民利益勇於犧牲。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關鍵時刻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勇於奮鬥和犧牲!

——李向群

十一、金華英雄——孟祥斌(1979~2007)

孟祥斌:1979年出生於山東省齊河縣劉橋鎮劉橋村一個農民家庭。1997年高中畢業後,懷著獻身國防、保衛邊疆的滿腔熱忱,參軍到了蘭州軍區某高炮團。1999年9月,因工作成績突出,經組織推薦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蘭州分院。2002年6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5年9月,同樣因為工作中的優異表現,被推薦考入某工程學院參加專升本學習。2007年7月份學成歸來,為某部副連職中尉軍官。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誌因奮不顧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壯烈犧牲,年僅28歲。

2008年歲首,金華英雄孟祥斌被評為 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風蕭蕭兮江水寒,壯士一去不複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換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2009年5月,被中央軍委追授為“舍己救人模範軍官”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