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種種高超的語言技巧(1)(2 / 3)

(3)諧音表態

即利用交談語言中某個字的諧音關係,委婉地表明自己對某件事的態度。

清人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時,逮捕了一個綽號叫“地頭蛇”的惡棍。惡棍的伯父(是個告老還鄉的員外)和舅舅(與鄭板橋是同科進士)帶著酒菜連夜登門求情。酒席上,進士提出要行個酒令,並從桌上拿起一個刻有“清”官的骨牌,一字一板的吟道:“有水念作清,無水也念青,去水添心便念精。”鄭板橋更正道:“年兄差矣,去水添心當講情。”進士大喜。鄭板橋猛然感到中了計,緊接著大聲說道:“酒若換心方講情,此處自古當講情,老鄭身為七品令,不認酒精但認清。”那兩人見狀,隻好告辭。這裏,進士巧用諧音求情,鄭板橋妙用諧音變化,表明了為官一身清,決不徇私情的態度。

(4)諧音還擊

運用諧音法,對某些不恭言行給以巧妙還擊。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之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日,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音“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宰相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匹馬陷身泥裏,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對得很正。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5)諧音轉換

即妙用關鍵字眼的諧音去轉換成另一個意義的詞語,用新的語義掩蓋原來的語義。

有個住旅店的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五十兩銀子不見了,這一晚住店的隻有他自己,因此懷疑是旅店老板偷去,但老板死活不承認。縣官對老板說:“我在你手心裏寫個‘贏’字,你到院子裏曬太陽,如果曬很長時間,贏字還在,那麼你的官司就打贏了。”隨後,縣官把老板娘叫來。老板娘隻見老板在外麵站著,不知怎麼回事。這時隻聽到縣官對她丈夫喊道:“你手裏的‘贏’字還在不在?”店老板忙說:“在,在。”老板娘一聽丈夫承認了“銀子”在,就不敢隱瞞了,乖乖地回家去拿出了銀子。

(6)巧表態度

即運用諧音法,巧妙地表達對某些人和事的態度。

有這樣一副對聯:“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莫來道者來,”有人改下聯為“撈者莫來勞者來”,針對一班“下水摸魚”、“雁過拔毛”者而言。雞場、魚場等等來之不易,勞心者為之籌謀,勞力者為之工作,而“撈者”借參觀、檢查之名,來則大吃白拿。此聯巧借諧音,表明心跡。

顛倒詞序的妙用

詞序,就是詞在詞組或句子裏的先後次序。顛倒詞序,就是把原來句子中的詞序打亂,重新排列,使之具有不同的意義。

顛倒詞序,可以增強語意,使交談語言更加深刻。

於右任的書法享有盛譽,被稱為“於體”,但他平日不輕易贈別人。一次,一個人求字,於老先生不想給他,無奈他一直要求,隻好寫下了“不可隨處小便”幾個字,滿以為這樣的話登不了大雅之堂。不料過了幾天,那位求字者拿著裱好的條幅,來向於老道謝。條幅展開,於老一看,正是自己親筆所寫,隻不過變成了“小處不可隨便”,不失為一條精辟的格言。這位求字者就是用顛倒詞序的方法,使一句不登大雅之堂的話,變成了具有深刻哲理性的語言。

古今中外許多名句格言,都是運用顛倒詞序法,以增強語意的表達效果。郭沫若說:“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書讀死。”林肯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的人。”這些句句格言,就是變換某些字詞,使語言產生了更為深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