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顯然還沒拿準孫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打算繼續觀察。他公開說孫“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屬下的積極性”。又為企業部的年輕人打抱不平,說他們“得不到公司其他部門的有力的支持”,倒是“企業部能夠克服困難,自己解決,不是坐等。他們部裏的氣氛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有一種‘嗷嗷叫’的工作的感覺,這一點我自己親眼看到了。”緊接著,李勤出來為他助陣。“青年人有青年人的優勢,”
李勤說,“他能夠到全國去。他能夠住在外地,老同誌能夠在外邊住幾個月去推銷嗎?”很顯然,有些話是這兩人事先商量好的,所以李勤說得異常尖銳,而且直指賈緒福,說他“幹擾了,甚至可以說在某些地方是破壞了我們在全國建立分公司這樣一個戰略部署”。這話已經說得相當尖銳,但是還有更厲害的呢。他說:“老賈為了自己的權力,或者說自己的麵子,有的同誌叫虛榮心,就什麼都可以不顧。”這些話在眾人麵前說出來,弄得大家都很緊張。隻有當事者漫不經心。“我都不緊張,你緊張什麼?”賈緒福對坐在下麵的一個經理說。這讓李勤更加惱火。“我一聽就很不是滋味,”他對賈說,“你就那麼瀟灑?”李勤這些話裏隻有一點不確,那就是賈緒福的“瀟灑”。其實那都是表麵做出來的。會議結束之後,任何人都能看出,賈已“被打得落花流水”,離開要害的崗位,從此也不再是孫宏斌的阻礙。
柳傳誌希望讓全公司的人都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以便真正建立起集中統一,而又各負其責的“聯想文化”。他用一個簡單的詞來表達他的這個思想,這就是“大船結構”。下麵這段話表明,他認為這是消除公司內部宗派勢力的一劑良藥:對“大船結構”思想的貫徹,是我們麵臨的最嚴重的問題。這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大船結構”簡言之:公司像條大船,向著總裁室製定的目標前進,這是“大船結構”的統一原則;每個部、每個人的崗位目的明確,這就是“大船結構”的定位原則;各部門之間分工協作,這就是“大船結構”的合作原則。今天我們要特別強調的是統一原則和合作原則。
3月會議就這麼結束了。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事情才剛剛開始。在賈緒福被免去若幹權力之後兩周,孫宏斌又遭遇滅頂之災。多年以後有個叫王育琨的人撰寫文章談及此事,暗示柳傳誌工於權謀,欲擒故縱,使用“緩兵之計”誘使天真的孫宏斌上鉤,並且大獲全勝。我們仔細檢查當日檔案,可以發現王的描述不是事實。在3月19日的會議上,柳曾在眾人麵前指出孫的“以自我為中心”和“幫會行為”,還說他既有可能成為“可造就之大才”,也有可能成為“公司的危險人物”。孫本人也在當場聆聽。所以這件事的性質完全不像一些人描繪的那樣,是一個蓄謀已久的計劃,更沒有所謂“勝利者”。衝突雙方兩敗俱傷:孫被判入獄,刑期5年;柳則失去了自己寄予無限希望的年輕人,被迫將公司的“接班人計劃”延期數年。
孫宏斌事件
孫宏斌並沒有理解老板的警告,反而因為掃除了賈緒福這個障礙而得意起來。企業部裏那些年輕人,還有13個分公司的總經理,現在更加緊密地聚集在他周圍,百般擁戴,就像找到一個英明領袖一樣。年輕人的能量很快從企業部裏湧出,在整個公司串來串去,把柳傳誌左右那些得力幹將也卷在其中。有一天5個年輕人來到“達園”,一邊吃飯一邊指天罵地,都說計算所的那些元老占據了公司所有重要崗位,年輕人總想做一點什麼,卻總被指責。照這樣下去,公司長遠大計從何而來?這些人倒真是為公司的前途著急,可就是不明白元老們開創這家公司時的艱辛,隻覺得他們個個都是明日黃花,柳傳誌英雄寂寞,身邊缺少有才幹的人。
大家喊著“就是靠我們這一代”,都是一副“天降大任,舍我其誰”的樣子。柳傳誌不斷得到屬下報告,對這些動向全都了如指掌,元老們也在給他寫信,說孫在公司裏麵如何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更令人擔心的是孫還得寸進尺,以“蠶食的方式”,侵入本來屬於公司總裁室的人事權力,自行其是地任命下屬經理,由先斬後奏而至斬而不奏,私自調進三人作為他的心腹。這些人還模仿柳傳誌的幹部培訓計劃,召開會議培訓新人,其要旨是對孫宏斌本人表達忠心。大家都說孫是“領袖型的人物”,不僅聰明而且英明,別人對他的話要苦思冥想,才能悟出真諦。說到得意的地方,不由得把孫和萬潤南、柳傳誌並列在一起,後麵兩人都是中關村的成名人物。現在孫的屬下經過一番分析,結論是:“孫絕對第一,萬第二,柳第三。”因為“孫用能人,給大家一個能成事的舞台。而柳傳誌身邊都是庸人,把住權力不放手”。
這話說到最後,就形成一個規矩:企業部的員工對孫一人負責。比如所有新員工都要回答“自己的直接老板和公司大老板是什麼關係”這樣的問題。“假如你一天生產200個部件,直接老板向大老板彙報一天生產300個,當問到你們的時候怎麼回答?”正確答案是:“應該異口同聲地說是300個。”再比如大家一起領悟公司的“大船結構”,悟來悟去,最後終於悟出:聯想公司是一座大船,企業部是一隻小船。聯想的大船沉下去了,企業部的小船就漂起來,變成大船。孫是一個坦蕩之人,並不隱瞞所有這些行為,甚至還邀請李勤來參加他們的會議。在柳傳誌忙於香港事務的時候,李勤是北京聯想的主持者,後來公司上下很多人認定,孫能如此囂張,都是因為李的縱容,孫本人也在有意無意間把他當做“靠山”。其實這些看法隻是一麵,而不是全部。從純粹業務的立場上說,李勤的確需要年輕人去攻占全國市場,所以在孫與賈的分歧中明顯袒護孫宏斌,可是他卻不能允許孫的胡作非為。柳傳誌現在認定孫宏斌在另一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聽之任之必會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