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規則,任何生物都無法改變。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族要生存,要繁衍後代、生生不息,就要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懂得去適應周圍的環境。隻有這樣,狼才能夠生存下去,才能在自然界中生存。狼如此,其他動物也是如此。
有一隻鸚鵡飛出籠子逃走了。能夠重新獲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幾天後,人們在森林裏發現了它的屍體,在果實累累的林子裏這隻鳥竟然會被餓死。一位打獵的人不禁歎道:“家養的鳥兒,用不著找吃找喝,慢慢就會失去尋食的本領,一旦飛出籠子,難免會餓死。”
這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其實,這樣的動物猶如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任何外麵世界的風吹雨打。
無獨有偶,下麵就有一個類似的例子。
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殖了幾百隻梅花鹿,盡管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後,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這大大違背了養殖者的初衷,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們接受建議,買回幾隻狼放置在公園裏。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隻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體質日益增強,數量也迅速地增長。
這個故事真實地揭示了優勝劣汰的自然進化法則。凡是在自然界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在這一自然選擇的條件下的優勝者。
達爾文的進化論在人類世界中同樣適用,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適應史,人類就是在不斷適應的道路上探索、收獲和走向更加文明與進步的。人們最終的結局之所以會有天壤之別,關鍵在於誰在其中更能以積極進取的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理想去適應社會,掌握生存的本領。
適應能力對每個渴望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說這也是他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基本的能力。否則他很難有所發展,注定是一個失敗者。
“自古英才出寒家”,寒家之子,在憂患中學會了克服困難的方法,掌握了生存的本領,成為人生的“適者”。那隻飯來張口的籠中鸚鵡在累累秋實麵前餓死,原因很簡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者死亡。
大自然的法則同樣也適用於人類,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我們的意識、追求、精神狀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會成為影響我們自身發展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麵對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適應,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適應自己所麵對的壓力和競爭。
社會是一個大的群體,個人的力量與整個社會環境相比永遠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每個人一開始扮演的都是一個被動的角色。那麼怎麼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把生活的節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答案就是學習與變化,不斷去適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許對於突如其來的災難,也許你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但一定要冷靜,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讓勇氣和力量在自己心中油然而生。這樣,你內在的能量就好比開了泉眼,泉水自己源源湧出,任何時候、任何狀況,你都可以自己取用。
遇到低潮時,你首先要有“活下去”的決心,因為這是“自己鼓勵自己”的先決條件。
你要告訴你自己:我一定要走過這個低潮,我要做給別人看,向所有人證明我的強韌!我要為自己爭一口氣,不要被別人看輕。
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你便會從此崛起、無所不能。當然生活中還會有挫折、沮喪和漫漫長夜的等待,隻要你秉著一支希望的燭,播下辛勤的種子,人生便會收獲豐碩的果實。
學會適應這種困境,在困境中鼓勵自己。隻有這樣,你才能走出困境,更加頑強地生存下來。
1983年出生的王建國,從小寒窗苦讀,最後從老家考到了北京。2005年大學畢業以後,就像所有大學生一樣懷揣夢想、抱負出去找工作,但北京的競爭壓力是很大的,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經過半年找工作的磕磕絆絆,王建國也逐漸地意識到了這點。於是,他便改變了自己大學生天之驕子的想法,開始放低姿態,重新去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蒙牛乳業公司招聘業務代表,也就是送奶員,他就報了名。那天他穿著一身筆挺的西服,係著領帶,打扮得特別正式。其實,當送奶員哪裏用得著這身行頭?招聘者便問了他一句:“你是來應聘站長的嗎?”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問話,卻讓王建國的心裏撒下了希望的火種。在他以後做送奶員期間,做得極其投入,也極其認真。有一位客戶要求每天早晨5點半把奶送到,因為他女兒6點上學,送晚了怕耽擱女兒上學,送早了按門鈴怕影響孩子睡眠。於是王建國每天在5點半之前就趕到這個客戶家的樓前,盯著手表等,留出1分鍾的上樓時間,5點半準時按響門鈴。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風雨無阻。王建國周到細致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普遍好感和信任。有的拉他進屋吃飯,有的往他手裏塞水果,有的幹脆把續訂奶的錢直接放到奶箱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支送奶員的隊伍裏,王建國的工資始終名列前茅,從送奶員升到班長,最終成為一站之長。王建國也沒有想到自己對於這個工作竟能幹得如此得心應手,這讓他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
有人問他,你怎麼能一直堅持到現在呢?他想了想說:“因為我發現這份工作很適合我,無論是‘鐵飯碗’還是‘泥飯碗’,適合自己幹的就是最好的飯碗。”
生活,就是生存中發生的事情,生活根本就不會靜如止水、波瀾不驚,我們時時都會麵對各種事情的變故。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適應環境,懂得大自然的規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認識並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