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狼有很強的消化能力,不斷學習不斷成長(1 / 3)

練就學習的能力

幼狼成長為成年狼就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學習的過程。起初在父母及叔伯狼的帶領下學習捕食獵物,進而逐步地具備了獨立的捕食能力。隨後,它們離開父母,獨自去捕食獵物。因為狼知道,如果不能成為一匹真正的狼,就隻能當一隻軟弱的羊了。給一個人一條魚,你隻能喂飽他一天;教一個人釣魚,你就能喂飽他一輩子。

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目前,企業與公司裏的上班族已成為學習市場上成長最快的人群。1992年,全美企業員工中僅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就增加了400萬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個半小時學習課程。因此,全美企業員工的總學習時間增加到1.26億小時,相當於25萬名全日製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換句話說,大約要建好幾十所和哈佛大學規模相當的新大學,才能滿足企業員工的學習需要。

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於訓練思維並使其適應以後的學習和應用。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的勤奮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勞動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財富。它更為活潑生動,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僅靠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於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無需設備,無需書本,無需老師,也無需按部就班地學習,自己積極的努力就是惟一的關鍵所在。

一個人愈能儲蓄就愈易致富。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財富的表現形式都是不同的。在農業社會和後農業社會,財富的源泉是土地。隨著蒸汽機的發明,財富的源泉轉為勞動力。到了19世紀末,隨著鐵路、電舌和電報等的出現,財富越來越以資本的形式出現。而在如今的信息社釜和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財富和資本就是知識。

許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很聰明,就考了他很多問題,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美國鐵路有多長?愛因斯坦卻回答說:“這些我都不知道。”看到人們驚愕的樣子,他微笑著說:“這些隻要翻書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嗎?”這種獲取知識的能力,仿佛是一個人在選擇適當的工具從事知識開拓,以利於今後的人生。

要記住,知識和技能才是惟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對於這一點,猶太人體會可謂是最深刻的,因為這是由血與火鍛造的經驗。

公元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了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一切財產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危險,隻有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攜帶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所有的金錢隻能贖回其中一個,那麼他就會先把老師救出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語:“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然後把我扔到大沙漠去。這時隻要有一支商隊經過,那我又會成為億萬富翁。”他為什麼如此自信,因為他擁有知識與能力這種無盡的財富,同時他也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知識這種東西無論你學了多少,它都將在你的腦中累積,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永遠也不會消失。所以盡可能多地擁有它吧。你的命運也就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有一天,福特公司裏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工程師維修了3個月絲毫不見起色,隻得請來權威斯坦因梅茨。這位權威人士隻在電機的某個部位畫了一條線就使電機正常運行了。所以有人嫉忌妒地說,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1萬美元他是勒索。因此,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單上寫道: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畫在哪兒——9999美元。

多麼巧妙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會畫線,然而並不是都知道該畫在什麼地方,這正顯示了知識的價值。既然知識如此重要,那麼平時我們都通過哪些途徑學習呢?

(1)每天抽時間多讀書

現在世界上平均每5分鍾就會有一項新的發明,大陸每一個月出版130000種不同的新書,一年下來是多麼龐大的出版量。身處快速發展的時代,如果不及時補充信息,就真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無論讀書、讀雜誌,還是讀網絡上的信息,各種不同的學習與自己專業有關的信息補充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2)利用周末時間多上課

如果你還是在校學生,就要努力把學校裏的課本都弄懂,通過你的專業和領域知識服務社會。如果你已進入社會,就要經常參加教育訓練機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等團體組織舉辦的各種學習性課程和活動。你要知道,來這種講台演講和教授課程的人,表麵上一場演講隻有一兩個小時的內容,可這些卻是他們從過去二三十年豐富的工作生活經驗整理和萃取出來的智慧精華。在學習活動中,你可以當場獲得你提出問題的答案。這是互動性最強、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

(3)學會整合資源

很多人無論是讀書、上課、聽演講,總是從頭到尾不斷地聽寫和記錄。卻沒有想到:講師所講的知識跟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應該運用在我工作上的哪一個層麵?我可以把哪些重要的觀念和技巧立刻運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上?講師講的這一點我以前怎麼沒想到呢?

要經常整合我們所學的信息,將學到的知識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需要,歸納成幾類不同的信息(諸如領導類、管理類、時間控製類、生涯規劃類、溝通類、團隊領導類等),分別整理進不同的檔案。這樣就可以把學到的東西,真正整合運用到自己工作的專業或技巧上。

(4)學完了要去多運用

學問是學了以後要去問,光是學問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當我們把成功人士的精彩分享與我們專業知識整合後加以運用,你才能真正地讓這些知識變成可以活用的知識,發揮最大的效益。

(5)學著多去檢討

成功和失敗之間隻是一線之隔。當我們運用學到的知識時,應該把握機會加以自我檢討——有哪些地方還可以改善和加強,如何修正原來沒有做好的地方。這樣就可以調整錯誤的角度,使你朝一個正確的方向繼續努力,而不會始終在原地踏步。常常不斷地檢討、思考,不僅要將原來沒有做好的地方加以調整、改進、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對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擴展。

(6)與家人朋友及周圍人多分享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很多東西學會之後,如果隻是自己運用、自己得到、自己發展,隻能運用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身上。知識應該不斷地傳播運用,才能改造或改善一個更好的社會。這是一個由學習能力決定高低的知識經濟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勝出。無論你在學校受過多少教育,也不管你貧富貴賤的家庭背景,隻要你能夠學習,都有機會獨占鼇頭,前瞻趨勢。所以,你必須把你所學會的東西不斷地分享,你分享知識的速度越快,分享知識的人數越多,你能帶給別人的影響也越大,你的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