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陳舊的冷戰戰略觀念導致利益爭奪。日本右翼鷹派政治勢力正在渲染“中日體製差異”、“日美共同價值觀”以及“大陸勢力與海洋勢力的對立”等陳舊的冷戰觀念,提倡“挾美製亞”、“聯美抑華”戰略,在台灣、領土與領海以及東亞區域合作等問題上向中國步步緊逼,急於搶占戰略先機和製高點,爭奪實際利益,尋求提早攤牌。
樹欲靜而風不止。日本執政勢力在曆史、台灣、安全、領土與海域、經貿、周邊關係等關鍵、敏感的問題上屢屢挑戰中日關係政治原則,是中日間形成“政冷”局麵的主要根源。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2001年4月上台以來連續六次參拜了供奉有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導致中日首腦互訪中斷五年以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是中日關係陷於“政冷”局麵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以外,日本政府審查通過歪曲侵略曆史的右翼版本教科書、一些日本閣僚和執政黨政要不時發表否認和美化侵略曆史的“妄言”,也是引發摩擦、惡化兩國政治關係氛圍的重要因素。
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政界的“台灣幫”正在推動日台關係升格化進程,對“台獨”勢力給予鼓舞、聲援和協作。2005年2月19日,日美“2+2會談(由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日本外務大臣和防衛廳長官組成)後發表的《日美聯合聲明》,竟把“台灣問題”作為其共同關心事項,其幹預台灣問題的手法呈現出由以往的“模糊化”轉向“清晰化”的苗頭。
在安全問題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一直在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於“聯美抑華”。2004年以來,日本加大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力度。如發表“中國攻擊日本的三種可能性”,透露“中國入侵日本情況下的作戰計劃”,首相、閣僚和執政黨上層人物們不厭其煩地遊說歐盟不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在每年版《防衛白皮書》和2004年版新《防衛計劃大綱》裏寫入“中國威脅論”的內容,直至2005年2月19日的日美“2+2會談”後發表的《日美聯合聲明》對台灣問題進行粗暴幹預,對中國的防禦性國防建設說三道四。2005年11月普京訪日時,小泉竟然又遊說俄羅斯“慎重處理”對華軍售問題。
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以下簡稱釣魚島)問題上,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違背中日間在1972年達成、1978年再度予以確認的“擱置爭議”的共識,先是打“民間牌”,縱容右翼團體登島製造“實效控製”的事實;近年來則轉由政府直接出麵從所謂日本民間的“島嶼所有者”那裏“租用”島嶼;2005年更是把右翼團體建造的燈塔“收歸國有”,企圖以這種單方麵撕毀兩國共識的行為來強化對釣魚島的“實效控希f。
在東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的問題上,日本對中國在兩國間無爭議的本國海域進行的油氣田開發活動橫加指責,並揚言將在其單方麵主張的“專屬經濟區中間線”以東的海域進行能源勘探,其政界甚至出現了要以艦艇為日本勘測船護航,乃至不惜對中國船隻動武的主張。
在周邊關係領域,日本以經濟、政治、安全、文化手段多管齊下,試圖拉攏韓國、東南亞各國、印度、中亞各國、蒙古、俄羅斯等國形成圍堵中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