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2002年夏季立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
A類課題《21世紀初期區域合作與中日關係》的最終成果。這一課題的目的是,從兩國關係演變和區域合作潮流的雙重視角對21世後紀初期的中日關係進行深入探討,就其發展趨勢提出科學的前景預記測,為我國的對日政策提供紮實的基礎研究成果,就推動東亞區域記合作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思路。圍繞這一目的,我們設計了理論視角、曆史起點、國際環境、區域合作、基礎條件、經貿關係、安全關係、
戰略思考這樣一個循序漸進地揭示中日關係發展規律的全書體係。
寫作本書的3年間,中日關係經曆了一係列重要事件,至今仍經受著結構性調整期的摩擦與震蕩。這一期間,日本的政治右傾化和外交強硬化有了進一步發展,表現為“對美國一味追隨,對東亞一味強硬”,企圖“挾美fG亞”、“聯美抑華”,在曆史、台灣、地區安全、領土與海域等一係列問題上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態勢,大大惡化了中日關係的政治氛圍和基本條件。隨著中日關係現實的不斷變化,我們對其演變規律的認識也在日益深化,寫作計劃也隨之幾經調整。
21世紀初,日本政治與外交正處在十字路口,既有政治大國意識膨脹帶來的“躁動”,又有百年優越感崩潰引發的“焦躁”;經濟上正在“脫美入亞”,安全上卻日益“脫亞入美”。麵對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之勢,日本仍在觀望和彷徨,其對華政策還在“戰略貧困”中“漂流”,其國內各派的戰略論爭還在繼續。展望未來,中日關係還將經曆轉折期的變化、波折與震蕩,其前景仍充滿著不確定性。與此同時,中日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正不斷加深,在安全與區域合作上的共同利益日益增長,民間交往日趨密切。究竟應當如何解讀中日關係的演變趨勢呢?讀者當可通過閱讀本書而得到一幅比較清晰的全景圖。本書將為讀者了解中日關係的過去、把握其現在、預測其未來提供一個理論分析與政策探討的總體框架。
本書稿完成後,中日關係又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2006年10月以來出現了“回暖”趨勢。筆者根據中日關係係新變化對書稿做了全麵修改和補充。
21世紀初期的中日關係是一個正在和將要呈現的現實,對其現狀與前景的研究剛剛開始,有待不斷加以深化。願本書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學術成果,特在此向其所有作者一並致謝。
作為課題主持人,我對課題組各成員提交了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表示感謝,同時對幾年來彼此間的愉快合作感到欣慰。
值此書出版之際,我代表課題組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給予的全方位支持表示感謝,同時也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蔣立峰所長對本課題設計與立項的指導深表謝意。我們還要對欣然決定出版本書的重慶出版集團的領導以及重點圖書編輯室吳立平主任,本書的責任編輯楊亞平女士以及其他各位先生、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金熙德
2007年6月3日於北京農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