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發展一直是曆屆省委十分重視的問題,發展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比如,八屆省委提出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省九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推進“四個跨越”,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把握四川特殊省情,提出加快發展正是促進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加上科學發展這一本質要求、又好又快發展這一檢驗標準,將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作為全省工作的總體取向;省委九屆五次全會作出了“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的決策。這些都是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舉措,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大抉擇。
(二)堅持以改善民生為追求,在發展目標上與時俱進
近年來,中央一再要求以人為本,強調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人民群眾得實惠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從四川的實踐來看,從四屆省委提出“富民”、“升位”的目標任務,到八屆省委提出“負重自強、團結攀登、求實創新、富民興川”的“興川精神”,再到省第十次全委會提出著力把基礎做牢、把產業做強、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優、把民生做實,曆屆省委都強調發展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堅持以科學部署為引導,在發展戰略上統籌兼顧
發展涉及方方麵麵,是個係統工程,既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又要避免孤軍深入而可能出現的失利。曆屆省委都強調發展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改革開放之初,四川省全麵探索,但重點是農村;90年代以後,改革在經濟領域全方位展開,但重點一直在企業;20世紀以來,省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路,以人為本,統籌兼顧。
(四)堅持以統籌城鄉為要點,在發展路徑上互動聯動
城鄉二元結構、城鄉發展不均衡是四川省長期麵臨的基本省情,也是曆屆省委力求破解的發展難題。從五屆省委提出“依靠科技,調整結構,軍民結合,城鄉一體,立足盆地,開發兩翼”,到七屆省委提出“一二三產互動、城鄉經濟相融”,再到九屆省委提出堅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曆屆省委都高度重視通過產業發展的互動聯動來推動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堅持和深化曆屆省委治蜀興川思路,提出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指導思想與曆屆省委的工作基調一致,具有總攬全局、明確方向的思想統領作用,充分體現了省委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決心;“兩個跨越”是四川曆屆省委治蜀興川發展思路的進一步延續和深化,其實質就是通過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保障改革成果為全體人民所共享,緊緊依靠四川人民的共同富裕來實現“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目標;而不論是“三大發展戰略”,還是“八項重點工作”,都是對曆屆省委部署的繼承和發展,並且緊扣四川當前的主要矛盾和發展戰略布局,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推動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走出具有四川特點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之路。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既與曆屆省委治蜀興川的思路一脈相承、前後呼應,又結合四川當前的發展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將會指導和推進四川省今後的發展。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四川,繼往開來再出發。201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四川推動多點多極共興、重塑經濟版圖、實現強省之夢的起步之年,是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的關鍵之年,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任務異常艱巨。然而,踏上征途我們就將義無反顧、風雨無阻、一往無前。未來的日子裏,我們將用“中國夢”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彙成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強大磅礴正能量,努力實現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曆史性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奮力譜寫出威武雄壯、昂揚豪邁的中國夢四川篇章!
鏈接
從第四屆省委到第十屆省委,以不斷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的步伐為標準,四川30年來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第四屆省委到第五屆省委(1983年1月—1993年1月)。
1983年1月,楊汝岱書記在省第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到本世紀末全省經濟翻兩番”。
1984年,省委提出“富民”、“升位”的目標任務。
1988年8月,省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四川”。
1991年1月,省五屆八次全委會議提出今後十年的目標是“奔小康、打基礎、添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