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共同富裕: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跨越(1)(1 / 3)

核心提示:沒有四川的全麵小康,就談不上全國的全麵小康。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由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跨越”的目標任務,符合黨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四川實際。當前,四川小康社會建設呈現總體進程滯後、短板因素轉移、內部失衡突出等特征,一方麵進程滯後於全國水平,但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另一方麵,任務十分繁重,但經努力有望如期實現。因此,麵對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應將全麵小康社會的重點建設區域集中在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重點建設人群集中在貧困群體和弱勢群體,重點建設內容集中在全麵小康的短板環節,通過大力實施“六大戰略路徑”,徹底打勝“由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跨越”的攻堅戰,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西部特征和四川特點的共同富裕道路,奮力譜寫中國夢的四川篇章。

一、四川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根據國內外發展形勢的重大變化,從新的曆史起點出發,提出了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曆史任務。四川是全國的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全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沒有四川的全麵小康,就談不上全國的全麵小康。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

近年來,四川根據中央的戰略要求和統一部署,從自身實際出發,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上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協調、不均衡和不可持續仍然是四川麵臨的最核心問題,四川小康建設進程與全國和東部還有較大差距。麵對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四川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堅定地確立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著力在“全麵建成”上做足功夫、在“全國同步”上做好文章、在“發展短板”上堅定突破,緊緊圍繞全麵小康建設的薄弱領域和關鍵區域,切實可行地製定四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責任感、慢不得的緊迫感,主動作為,拚搏實幹,集中力量打一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的總體戰。

黨的十八大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考慮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要求,即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大發展目標。科學概括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內涵,主要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是全民性,小康建設必須真正惠及全國人民群眾;第二是全麵性,小康建設必須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麵發展;第三是基礎性,小康建設必須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堅實基礎。

專欄 全麵小康

從“建設”到“建成”的一字之改辛鳴,《全麵小康重點還在“全麵”上》,《學習時報》2013年1月28日。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在黨的十八大上改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說法。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改,改出了精神狀態,改出了目標意識。如果說“建設”更多是一種正向視野,是把小康社會當成一項宏大的事業來做的話,“建成”則是從倒計時的角度,著重從完成目標的角度來要求的,更多強調的是緊迫感。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小康社會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這一小康社會依然還是低水平的、有差距的,還是發展很不平衡、很不協調,內容也很不全麵。一是平均出來的小康絕不能當做全部小康。我們一般使用“人均”這一概念進行小康社會的描述。伴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加,人民群眾的整體財富也得到了很大的抬升,收入水平也不斷增加,使用“人均”這一概念進行小康社會的描述是有充分事實基礎的。但是必須注意到,平均數固然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平均數也可能會掩蓋更多問題。在我國目前區域發展差距沒有根本扭轉、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簡單地使用平均數會產生不小的誤導。我國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但處於平均數以下的農民卻占了多一半。

二是經濟小康也不能“以偏概全”當做全麵小康。我國小康社會的各類指標中,經濟指標的實現率比較高,而其他指標的實現率就相對差一些。這就表明我們目前的小康狀態主要還是經濟小康。經濟小康是其他一切小康的基礎,但基礎畢竟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