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多點多極:構建競相跨越新格局(4)(1 / 3)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四川省適合開發的麵積至少在15萬平方公裏以上,其中平原麵積至少有近5萬平方公裏。如果與國土可開發麵積相近的日本、德國、法國等最發達國家相比,經濟總量僅為其0.6%、0.9%、0.1%;與國土可開發麵積相近甚至明顯更小的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士等較發達國家相比,經濟總量僅為其14%、15%、22%、39%、52%;與國土可開發麵積比四川省小幾倍的韓國、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和地區相比,經濟總量僅為其30%和70%;與我國大陸排名居前5位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相比,四川省的可開發國土麵積比這些省份多1-2倍,但經濟總量卻隻有40-78%之間。因此,盡管四川省的實際開發麵積僅占全省國土麵積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如果能夠充分地發揮其開發潛力,仍然可以形成很大的經濟總量,支撐全省的發展。多點多極戰略,正是基於空間開發不足、利用效率不高的實際,指出要加大對一些中心城市、重點城市群和經濟區的開發。從可重點開發的區域分析,到2017年,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川東北城市群的地區生產總值之和可能達到45000億元以上,普遍要翻一番。其中成都城市群的區域國土麵積僅占全省的15%左右,如果再減去禁止開發和限製開發區,真正用於開發的麵積可能不到6%,但GDP要占全省的50%以上。川南城市群和川東北城市群可開發麵積可能隻占全省的12%,也將形成近20000億元的GDP,要占全省的40%左右。多點多極戰略正是基於上述區域氣候宜人,水資源較充沛,平原和淺丘麵積占總麵積大,比較適合集聚人口和產業的實際,提出要注重抓好這些區域的開發,進一步釋放開發潛力。

4.正確把握了多點多極戰略與原有戰略的關係

多點多極戰略是對過去實施的區域發展戰略的繼承和創新。四川省過去的區域發展戰略,雖然主要圍繞以成都為中心展開,但每一階段都將加快新的區域開發作為努力的目標。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依靠盆地、開發兩翼”的戰略,就是將成都平原的壯大作為全省開發的主要支撐,將寶成鐵路、成昆鐵路以西和襄渝鐵路、川黔鐵路以東作為新拓展的兩大區域;1992年,四川省進一步提出“一線、兩翼”戰略,將“依托盆地”具體到依托成德綿樂一線的中心城市和實力較強的10多個縣(區),並且將兩翼具體到攀西和川南,繼續推進有潛力的兩翼開發。1995年,四川省又將戰略調整為“兩點、兩線、兩翼”,即圍繞成、渝兩個特大城市,著力推進綿陽經德陽、成都到樂山一線,成都經內江、自貢至重慶一線,核心是加大沿兩大重要交通要道沿線城市發展,同時繼續加大攀西、川南開發力度。1997年重慶直轄後,四川省根據四川區域開發的新形勢,在《四川省國民經濟跨世紀發展戰略》中又提出,實施“一點、一圈、兩片、三區”,即依托成都,加快成都平原經濟圈建設,加快攀西、川南的資源開發,加快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首次將部分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納入到全省區域戰略中,進一步擴大了開發的範圍。西部大開發以來的實施的“四川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十一五”期間提出的“五大經濟區協調發展”戰略,更充分地體現了推進全域發展的指導思想。

雖然過去的區域開發戰略,已經開始注意到全域的發展問題,也在力圖培育新的增長極,但由於當時全省經濟發展落後,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尤其是成都市,對生產要素集聚能力很強,因此無論是依托盆地還是直接依托成都發展的結果,是成都市得到更快發展,部分盆地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也較快,盡管攀西和川南的開發也取得很大進展,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作為增長極的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出來。

多點多極戰略,既繼承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又對多個層次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它要求成都注重提升發展,要求各市(州)加快發展,要求縣域經濟要迅速壯大。同時還對城市群眾、經濟區的發展都有明確的導向,增強了發展的全麵性。

四、既注重長期規劃也重視近期對策措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