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兩化互動城鄉統籌:形成“四化”(2)(1 / 3)

2006年,四川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奮力推進四川發展新跨越”,並將這一年定為四川“工業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決定》,作為省委2006年5號文件正式下發。《決定》指出,工業強省是推進四川發展新跨越的重大戰略,要強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把四川省建成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特色資源開發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現代製造業強省。2月6日,四川省召開全省工業工作會議,提出要全力推進工業強省戰略,確保200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和利潤增長“雙十五”,力爭“雙二十”。3月,高規格的全省工業強省工作會召開,提出把發展工業作為一個帶戰略性、全局性的舉措,把做大做強工業作為推進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7月,四川省工業強省報告會召開,係統闡釋四川工業發展態勢、工業強省戰略決策思考及路徑選擇,對省級部門推進工業強省戰略實施提出了要求。

工業強省戰略逐漸向縱深推進。2008年,四川確定“一主、三化、三加強”的跨越發展思路,即堅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強開放合作、加強科技教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9月17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四川省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和《四川省工業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2009~2011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7+3”產業要力爭實現工業增加值238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0%以上,支撐四川建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四川已經在搶占西部經濟高地的戰略中,製定出了清晰的產業路徑。

2010年召開的省委九屆八次全會在謀劃四川“十二五”發展時明確提出,要著力推動產業強勢發展,支撐四川省向經濟強省邁進,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有選擇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園區發展產業集群。2012年5月召開的省第十次黨代會則進一步提出,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把加快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顯著提升產業競爭力。

2013年四川省召開全省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電視電話會議,強調準確把握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四川省經濟運行態勢,首抓投入,狠抓工業,推動全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城鄉居民持續增收。與全國對比,一季度,四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GDP增速比全國高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高2.3個百分點,工業增速比西部高1.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經濟大省中分別比浙江、江蘇、湖北、河南高3.7、0.4、1.0和0.7個百分點,居第2位。

四川省城鎮化的十年

城鎮化是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傳統農業社會向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文明社會轉變的曆史過程,是伴隨工業化進程的一種經濟現象,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由此,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

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快實施城鎮化進程的意見》,並製定了加快推進城鎮化的10項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四川省委九屆四次全會首次明確提出,聯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要把工業化和城鎮化統籌起來,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實現兩者良性互動,共同促進。

發展有目共睹。自2000年到2010年10年間,四川城鎮化水平提高13.49個百分點,其中“十一五”期間提高了7.18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全省城鎮人口達到3231.2萬人,城鎮建成區麵積約3500平方公裏。但同時也要看到,縱向的速度不能掩蓋橫向的差距。截至2010年底,全省40.3%的城鎮化水平,仍然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5位,處於中下遊水平。

2011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發〔2011〕94號印發《四川省“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8%左右,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在四川,目前已建立了以成都為代表的一個特大城市,以綿陽、南充、攀枝花為代表的8個大城市,以及23個小城市和1821個鎮組成的城鎮體係,初步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東北四大城市群的雛形。

當前,四川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發展時期,麵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建設成渝經濟區等重大機遇,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具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和外部環境。新型城鎮化是推動區域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全麵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其內涵更加注重城鎮發展動力,強調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共進,城鎮與產業聯動發展方式來推進城鎮化;更加注重區域協調,強調城鎮體係的空間布局、等級結構的科學合理,以城鎮群為主體形態,與區域產業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相協調,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強調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生產生活文明向農村輻射,消除城鄉二元體製機製障礙,城鎮與新村一體化發展;更加注重城鎮質量,強調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四川省在新形勢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增強內需動力、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進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客觀要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必然選擇,對於加快四川現代化進程,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