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區域的興衰息息相關,四川自古就是聯係中亞、南亞的交通節點,“站在區域聯係、市場聯動、交通聯結的大背景下看,四川的區位優勢凸顯”。同時,四川省人口和經濟總量約占西部地區的四分之一,也完全有條件成為西部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
實現“兩個跨越”、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不僅需要繼續擴大經濟總量,提升產業層次,優化基礎設施,而且需要區域環境更加開放,要素流動更加通暢,對外輻射能力更強,這就需要打造樞紐作為支撐。而全省人均3.5厘米的鐵路擁有量和省內外公路通道太少的現實,導致交通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極不適應。建設一個內外互通、方便快捷、通江達海的綜合交通樞紐,正是基於四川的省情、發展潛力、發展基礎,站在全國區位經濟發展和西部發展的高度提出來的。我們不僅要變“蜀道難”為“蜀道通”,而且要變全國路網的“西部終端”為“西部中樞”,變“四川自用”為“西部共用”,變“內陸盆地”為“西部門戶”,使四川在全國鐵路“八縱八橫”、高速公路“五縱七橫”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基本確立四川經濟發展在西部地區的領先優勢。
2.必須堅持綜合交通樞紐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交通建設是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促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輻射,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在規劃中必須合理布局路網,帶動更多沿線地區發展;注重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的交通發展,促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推進農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建設的機遇,精心組織實施農村公路規劃和建設;在施工中不損害群眾利益,在高速交通穿行區盡量照顧當地居民生活便利。四川省在規劃調整時,注重提高公路覆蓋率,使全省158個縣(市、區)直連高速路,路網覆蓋人口達8000多萬。加大藏區、秦巴山區、大小涼山、烏蒙山等的交通建設。
3.堅持堅持開放市場吸引多元主體參與投資
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麵臨著資金短缺的製約,必須堅持開放市場吸引多元主體參與交通建設,全麵開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堅持“多個積極性、多元主體、多種方式”的思路,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實現由交通部門一家建設到全社會參與建設的轉變。開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引導和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投資;搭建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放大國有資本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能力;積極與各類金融機構特別是支持中長期項目的金融機構協調,擴大融資規模。組建省級融資平台和專業投資公司,構建“1+N”模式,積極探索深化投融資體製改革、加快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金融體製創新。
4.堅持科技創新破解生態環境和工程難題
四川省交通建設麵臨生態環境製約和許多設計施工中的世界性難題,隻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攻堅克難,破除橫亙在工程建設麵前的巨大障礙。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所走的道路,也是一條科技創新之路。在建設中,需要各設計和施工單位對工程關鍵問題進行超前研究,不斷增加技術含量,提供技術支撐;各工程隊在建設中要大膽創新技術與施工工藝,如針對特殊岩土地區公路修築技術、高邊坡與高路堤穩定技術、高墩大跨徑橋設計與施工技術、長大隧道修築成套技術、山區截排水係統與設施研究、地質勘察與防災減災技術、生態保護技術開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