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用能水平僅為全國平均的80%,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的用能條件還很差,還有112萬無電人口,能源發展不平衡非常突出,能源普遍服務水平還較低。而四川省單位GDP能耗、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建築物、交通領域用能效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短期內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難度較大。
3.能源產業基礎仍較薄弱,與現代能源產業體係差距較大
煤炭勘探滯後,資源保障和有效供給不足;礦井多、單井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電網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農村電網投入欠賬多,部分城市負荷中心高峰時段用電可靠性還不夠高;電源送出通道和省際聯網通道有待拓寬加強。水電豐枯矛盾突出,水電工程造價高、負債高;火電煤耗高,“市場煤計劃電”問題嚴重。天然氣輸配管網滯後,下遊產品技術含量低、競爭能力弱。成品油管輸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新能源發展還不夠快、不夠好,技術裝備水平亟待提高,政策體係、管理體係、投資力度等有待突破。
4.體製機製矛盾依然突出,能源政策體係有待完善
能源立法、行業管理、能源統計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需要。國有能源企業改革有待深化,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健全,企業經營機製有待轉換。電力體製改革停滯不前,“主輔分離”進展緩慢、“輸配分開”尚未啟動,農電體製改革和縣級供電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進程滯後。煤炭管理職能分散,煤炭人才流失嚴重。能源行業市場開放程度低,各類投資者參與國有能源企業股份製改造渠道不暢。反映能源價值、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求關係的能源價格機製尚未形成。能源財稅政策有待完善,資源稅計征辦法改進實施緩慢;能源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機製試點尚未啟動。
(三)構建安全清潔的現代能源供應體係的重大舉措
1.堅持節約優先、保障能源供給
厲行節能優先各項政策措施,科學引導調控能源合理需求和消費,削減並延緩能源消費總量峰值,逐步降低能源強度和彈性係數;建立有利於節能的製度和體製機製,繼續推行單位GDP能耗下降的約束性指標,適時引進能源消費總量控製和能源消費強度控製指標並建立分解機製。突出能源基礎性、保障性、先導性地位,適度超前超量安排能源生產和保障能力,全力保障能源供給。
2.優化能源結構
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大力優先發展水電,堅持水電為主、火電為輔,加快發展新能源發電。大力優先加快水電科學發展,建成全國重要水電基地。優化發展煤電,提高煤電技術環保水平和經濟性;鼓勵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有序推進天然氣分布式發電,增強電網調峰能力。因地製宜發展新能源發電和分布式發電,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有序推進核電前期工作,按照國家要求適時啟動建設。
優化化石能源結構,鼓勵能源消費終端利用天然氣和電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淘汰煤炭落後產能,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推進潔淨煤技術和循環經濟發展。加強產能建設,加快發展川東北地區,穩定發展川西、川南地區;盡快形成頁岩氣產能。提高石油資源掌控能力;健全儲運設施網絡;完善供應網絡;強化應急保障體係;積極推進替代行業發展;穩步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
3.提高能源輸送和保障能力
推進電源與電網、輸電和配電的協調同步發展。加快區域和省級輸電網架建設以及跨省區電力市場交易平台建設,提高電力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區域電網間與省電網間電力電量交換和相互支持能力,發揮大電網在市場備用、電力電量互補、水火互濟等方麵的效益,提高電網整體運行效率,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