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區——理論與實踐》一書經過集體努力,終於付梓出版。編輯本書的目的,旨在宣傳中共大陸社區建設的思想,增強人們社區意識,為把中共城市社區辦成以人為本的社會第一福利服務場所而奮鬥。
社區理論與實踐,在國際上隻有一個多世紀,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社區意識隻有1/4世紀。對社區與社區服務,及應承擔的社區社會責任意識,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眾多的人員,尚紮根不深,觀念淺薄。編委會作了100人(其中公務員13人,教師2人,居民54人,公安司法人員2人,工人10人)的隨機抽樣調查,能夠較為明確的說出社區服務與社區理論的隻有2人,占2%;57%的人認為現在社區,就是居委會翻牌而已,看不到也得不到社區實惠;17%的人認為社區是街道;24%的人認為社區是政府的事。這個隨機雖然不能代表整個社會麵,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關於社區宣傳、社區服務、社區建設與城市官員、民眾切身利益的關係遠沒有達到深入人心,化為官員、民眾自覺行動的情況。
中國城市社區發展緩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變這個狀況,不僅要加大社區理論與實踐的宣傳,還要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更要從法律上給予確立,使社區建設服務在法律上成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作為官員的基本義務與權利。選舉任命的“公仆官員”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區中共黨員和社區居民認可,要有群眾基礎。否則,沒有本社區群眾基礎的“公仆官員”,怎麼能說他是為人民服務呢?怎麼能說是群眾的代表呢?立足社區、麵向社會,以人為本,服務民眾,構建社會和諧,這就是我們基本的社區觀,也是本書的基本思想。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安徽省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兄弟省市社區工作者的關懷和支持。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張春生同誌為本書題詞;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王佛生同誌為本書題寫書名;蕪湖市副市長劉建國同誌為本書作序;中共蕪湖市鏡湖區委副書記、區政府籌備組組長陳家本同誌、中共蕪湖市鳩江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褚雲鳳和鳩江區政協副主席晉加農等領導同誌親自為本書撰稿;蕪湖市政協副主席章傳幾、駱順菉、蕪湖市政協社會法製委主任吳光祖、蕪湖市鏡湖區人大籌備組副組長朱建平、鏡湖區政協籌備組成員丁桂華等領導同誌擔任本書顧問;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上海師範大學數理信息學院、《人才開發雜誌》蕪湖通聯站等單位的領導、教師、學生、工作人員及許多朋友都給予支持,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一並表示衷心感謝。這裏需特別提到的就是本書最後定稿時,中共蕪湖市鏡湖區委書記、鏡湖區人大籌備組組長韓衛民先生、鏡湖區政協籌備組組長曹天民先生給予了理論、實踐、道義上充分的支持,在此,給予特別致謝。
由於編輯委員會的同誌們絕大多數都是社區理論實踐者和初出茅廬的“虎犢”,理論基礎不厚,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失誤之處,請廣大領導者、理論與實踐工作者諒解,並敬請批評、指正。
編委會
二00六年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