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單元。創建和諧社會,必須立足於構建和諧社區。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2月1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使社區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顯然,總書記講的“三個作用”為社區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就是社區必須以服務群眾為主題,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拓展社會服務領域,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形成社會服務網絡化的新格局,立足社區、麵向社會、以人為本,由積極開展麵向特殊群眾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保障服務,拓展為麵向廣大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麵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各級政府,特別是市、區兩級政府,包括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要充分運用現代高科技成果,幫助和支持社區建立有效的社區管理體製和運作機製。加強和改善對公共信息、公共資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應用,實現資源科學整合,把為人民服務真正落實到社區。

本書對如何構建和諧社區進行了有益探討,提出以“立足社區、麵向社會、以人為本”和“一個核心、三大體係”為基本框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區構建思路。立足社區,是指結合中國國情,立足當地城市本土;麵向社會是指服務於社會所有人員,不論男、女、老、少,以人為本,隻要是人(包括罪犯),就得以人格的尊嚴去對待它。“一個核心”是指建立健全中國共產黨社區級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體製;“三大體係”是指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的服務體係、以居民委員會為主導的自治體係、以中介(民間團體)為主導的社會支撐體係。“一個核心”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區自治,“三個體係”體現了社區工作規律,即社區事務能夠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由市場實體或中介機構(民間團體)辦理;市場實體和中介機構都辦不了的事,由政府及其派出機構辦理。“一個核心、三大體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實行社會服務與社區服務並重的原則,按社區自治規律運作,政府從政策上引導,行動上指導,經濟上支持,公眾自覺參與,共同營造良好的社區和諧環境。

本書編寫目的旨在宣傳社區意識,擴大社區影響,推進和諧社區的建立。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中國社區工作研究著作中具有很強實踐指導意義的工具書。應編著者要求,寫上幾句,作為序。也是與那些積極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者、理論宣傳者做一點共鳴,作一份宣傳。

二00六年二月十八日

於安徽省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