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是當今世界發展潮流。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依據這項論點,結合國際國內社區建設經驗,中國今後一個時期內社區建設總的方向和要求是不斷適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個主題,立足於構建和諧社區,著眼於居民服務,使社區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上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社區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中共近十幾年來,社區建設在發揮“三個作用”方麵取得了成功經驗,湧現出了一批典型社區。

為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社區的經驗,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模式,2005年3月31日至4月15日本書編委會成員曆時16天,立足於蕪湖這樣的中小城市基點上,先後對北京、沈陽、青島、武漢、上海、南京、寧波、銅陵等地社區建設作了實地考察、調研,感受頗深,現一一介紹,作為本書緒論和引子,使讀者能更深刻感受到社區建設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也為宣傳中國特色社區貢獻綿薄之力。

一、中國試點社區簡介

中國城市社區發展緩慢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改變這個狀況,不僅要加大社區理論與實踐的宣傳,還要從政策上加以引導,更要從法律上給予確立,使社區建設服務在法律上成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作為官員的基本義務與權利。選舉任命的“公仆官員”首先要得到居住地社區中共黨員和社區居民認可,要有群眾基礎。否則,沒有本社區群眾基礎的“公仆官員”,怎麼能說他是為人民服務呢?怎麼能說是群眾的代表呢?立足社區、麵向社會,以人為本,服務民眾,構建社會和諧,這就是我們基本的社區觀,也是本書的基本思想。

(一)北京魯穀社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魯穀社區於2003年建立,是我國北方第一家正縣級別的社區。社區總人口77,823人,其中常住人口57,255人,外來人口20,568人,有漢、回、朝、藏等民族,其中漢族占97%。該社區下轄20個居委會,轄區內有中央、部屬單位11個,市級單位9個,區屬單位26個,農工商公司3個,中小學校5所,二等甲級醫院2所,大型超市3個,商業網點300個,健身苑22個,小區物業管理部門23個。

1.魯穀社區的基本特點

第一,突出了中共基層組織在社區的核心地位。成立社區黨工委,作為區委派出機構,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在居委會設立黨支部。

第二,政社分離。魯穀社區成員代表會議、社區委員會的產生和行政事務管理中心的設立,較好地解決了政社分離,議行分設問題。

第三,政事分離。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負責政府交辦的行政事務工作。中心行政編製39名,事業編製17名,合計56人。

黨工委書記兼任行政事務管理中心主任。

第四,機構職能情況。一是實現社會功能回歸,按照行政許可法把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事務收歸職能部門,把由政府直接管理的社會性、群眾性的事務剝離出來,交還給社區負責;二是社區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與服務的自治功能,讓社區依照自治原則決定社區公益事務問題;三是盡量把社會事務交於中介組織,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四是政府回歸原位,脫離社會具體事務,宏觀調控,做到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

2.魯穀社區工作機構設置

中共石景山魯穀社區工作委員會作為區委派出機構,對社區社會性、群眾性、行政性工作全麵負責,處於領導核心地位。

黨工委下設黨群辦公室,與行政事務管理中心辦公室合署辦公;黨群工作部,負責社區黨務和群團工作。

石景山區人民政府魯穀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作為政府派出機關,對轄區城市管理、社區建設及社區行政事務進行管理、協調與指導。管理中心內設社區事務部、市場管理部和辦公室。

社區事務部負責社區建設、社區事務管理;市場管理部負責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辦公室負責參與政務、管理事務、做好服務,處理日常事務。

魯穀社區委員會社區委員會由社區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性質為自治組織,職能是議事、協調機構。社區委每屆任期3年,設主任1名(社區黨委書記可兼),副主任4名,委員(黨支部書記、居民會主任、社區單位代表、社區知名人士、居民代表)若幹名。社區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社區企業服務辦公室,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所。事業編製17名,負責社區有關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