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蕪區委、新蕪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新委發[201]29號文件)

各黨委(工委)、黨組、總支、直屬支部,區直各有關部門:為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國家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若幹意見》,結合我區實際,就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工作思路

1.於旨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市社區建設發展目標,積極探索符合我區實際的社區建設新機製,強化社區功能,鞏固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加強城市基層政權和群眾性自治組織建沒,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擴大基層民主,密切黨群關係,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2.總體工作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創建現代文明城區為總體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社區黨建為核心,以強化社區服務管理功能為重點,通過改革社區管理體製,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實現社區再造創薪等工作,逐步形成以街道為載體,區抓、街管、居落實、社區成員單位和居民共同參與的社區建設格局,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

二、社區建設組織領導體係

區、街分別成立社區建設領導組織和社區建設工作組,負責社區建設工作的綜合指導、協調、督查和服務,落實區、街、居的工作職責。

區社區建設領導組,負責全區社區建設的規劃、指導、協調、督查。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其職責是負責全區社區建設規劃的草擬、實施、檢查、評估、典型經驗總結和推廣、業務培訓和評比表彰等日常工作。另設7個專業工作指導組,即社區黨建指導組、社區服務指導組、社區治安指導組、社區環境指導組、社區文體教育指導組、社區衛生指導組、社區社會保障指導組,實行歸口管理,其職責是根據全區社區建設規劃和職能分工,製定各項事業發展規劃,組織落實行業指導和專業服務等。

街道社區建設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社區建設工作。

協調和指導所轄各社區的工作,對本地區的社區建設工作負總責。

區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科協、區殘聯以及關工委等組織,要切實發揮黨聯係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圍繞黨在社區的工作中心,為社區建設和發展服務,幫助、指導街道和社區組織開展好群眾性活動,不斷探索新時期社區群團工作的新途徑。在全區形成區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整體合力。

三、社區建設管理體製

1.街道辦事處設置與職能

根據區內的人口密度和實際情況,按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總體要求,按照每個街道轄區人口3—5萬人口的規模,適當調整辦事處的管轄範圍。

街道辦事處編製控製在15一一20人,綜合設置3-4個內設機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選撥,將逐步通過統一組織的公務員錄用考試方式,擇優選撥,切實提高街道幹部素質。

街道辦事處的主要職能:依據法律、法規和上級政府的委托和授權,對轄區內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行使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的行政管理職能;指導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及時準確地反映居民的意見和要求;以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為中心,為轄區內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並對轄區內的地區性、社會性和群眾性工作全麵負責。

街道黨的工作委員會為區委的派出機構,街道黨工委書記與街道辦事處主任一般由一人擔任。

2.社區定位與調整

根據自然地域,科學合理地調整現在居委會規模,社區居委會管轄規模一般在150戶左右,同時對汀棠街道辦事處所轄的5個村逐步實行“撤村建居”。

調整居委會規模應把握的標準:第一,要素定性標準。以現有居民區為基礎,結合地域性、認同感等要素,充分考慮社區人口和資源配置情況,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整。第二,功能定性標準,每個社區必須有一個供社區成員集聚或提供相關服務的基地,並以此為中心向社區輻射。第三,管轄定量標準。一個社區居委會一般管轄1500戶居民。第四,類型區分標準。一是以主要道路、街巷為界的“板塊型”社區;二是以開發商開發的封閉式住宅小區為基礎的“小區型”社區;三是以單位家屬宿舍為主體的“單位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