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施與的快樂有人問我,快樂的定義是什麼?我覺得快樂不僅僅是擁有和得到,更在於懂得付出和奉獻。要想獲得快樂,我們就要做一個施恩不圖回報的人,用一顆仁慈、博愛、善良的心來幫助別人,這樣自己也體會到了快樂,你也會從中感到自己的價值,這樣我們才能感到幸福。
在這裏,我們提倡的品格是施恩不圖回報,但是也要擁有知恩必報的品質。我覺得,不論是施恩與報恩都是一種愛,如果我們懂得施恩不圖回報或知恩必報,都會感到幸福而無愧;懂得心懷施恩和感恩,才是有情有義的人。
如果一個人懂得感激別人的恩惠,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結果,但一般人很難做到這點。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想對方是感恩還是忘恩,隻需要去享受施與的快樂。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如何得到愛呢?得到愛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再去企求,就是馬上開始付出,並且不求回報。父母的教化能夠決定子女的行為,如果我們要教育出感恩圖報的孩子,自己就一定要先身體力行地去做懂得感恩的人。這裏有一個找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就是我們對人要隻給予恩惠而不圖回報,隻為了得到那種施恩後的快樂而給予別人恩惠。
人類的天性是很容易忘記對別人表示感激的,所以,假如我們對施給別人一點兒小小的恩惠就希望對方感激的話,那我們一定會非常頭疼。
紐約有一位女士,一個人孤獨地在自己的家裏生活,但是她的親戚卻沒有一個人願意親近她。如果你去看她的話,她一定會拉著你不斷地述說著一件事情:她曾經是如何地對她的侄女們好,她們小時候生病都是她照顧的;多年來一直是她為侄女們提供吃住,還資助其中一個讀完大學,另一個侄女也一直在她家住到結婚嫁人。
她的侄女們不來看她嗎?有時候偶爾會來,而且隻是為了盡義務罷了。她的那些侄女們很怕來這裏,因為一來就必須坐在那裏幾個小時,聽著她的姑媽指桑罵槐,還得聽她永無休止的抱怨和自憐。後來,當她再也無法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讓侄女們來看她時,她使出了一招殺手鐧——心髒病發作。
可她真的有心髒病嗎?醫生們說她有一顆“很神經質的心髒”,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病症。而醫生們也對此束手無策,因為這完全是情感上的問題。
這位女士真正需要的是愛和關心,可她卻認為應該是“知恩圖報”。所以,她永遠得不到感恩和愛,因為她是在強求,並認為這是她理所當然應該得到的。
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女人,她們都希望別人知恩圖報,希望得到他們的愛,希望不要被人忽視。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得到愛的唯一辦法就是不再去企求,就是立即開始付出,並且不要把希望放在得到回報上。
這聽上去是不是很荒謬很不切實際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這是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就拿我家的經曆來說:我的父母總是樂於幫助別人,每年他們都會盡量想辦法給孤兒院送點錢。要知道,當時我家很窮,總是債台高築。那個孤兒院在愛荷華州,而我父母一生都沒有去過那裏。也許除了寫信以外,從來沒有人為他們的捐款而感謝他們。可他們卻認為自己其實得到了非常豐厚的回報,因為他們從幫助孤兒中得到了樂趣,所以並不希望或等待別人來感激他們。
等到我出來工作後,每年的聖誕節我都會寄張支票給我的父母,讓他們去買一點兒好東西。可他們很少這樣做,他們會去買些煤和日用品,把它們作為聖誕禮物送給那些困難的人們。他們在送出這些禮物的時候,也得到了很多快樂,那種隻求付出不圖回報的快樂。
亞裏士多德曾說:“理想的人,以對人施惠為快樂,卻會因別人施惠於他而羞恥。因為能待人仁慈的人會高人一等,而受人恩惠的人則代表低人一等。”我相信,我的父母有資格做亞裏士多德所說的理想的人,也是最快樂的人。
我們不要去想對方是感恩還是忘恩,隻需要去享受施惠的快樂。
卡特萊特是一位非常老實善良的好好先生,可他老在抱怨自己的兩個養子對他不知感恩。他的抱怨是有道理的。他在一家小工廠工作,一個星期的薪水不到40美元。後來,他和一個寡婦結了婚。妻子帶來了與前夫生的兩個兒子,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全寄托於卡特萊特那不足40美元的周薪。兩個養子能夠讀完大學也全是靠卡特萊特四處借錢才支撐下來。為了償還債務,還要應付全家人的生活開支,卡特萊特苦苦幹了4年,卻從未為此抱怨過一句。
這麼一個偉大的男人,他的家人有沒有對他表示哪怕一丁點兒的感激?沒有,他的妻子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兩個養子和母親的意見一樣。他們不認為欠了養父什麼情,因此一句謝謝的話都沒有。
這事該怪那兩個孩子嗎?他們顯然做錯了,可錯誤的根源在於他們的母親。她認為不該為此給孩子增加負疚感,不想讓兩個孩子覺得自己欠別人什麼,所以她從來沒有教導兩個孩子說:“你們的養父實在是個大好人,是他使你們得到了讀完大學的機會。”她反而說:“這是他應該做的。”
她以為這樣做有利於她的孩子,可實際上是讓他們剛踏入社會就走進觀念的歧途,認為全世界都欠他們,這觀念實在太可怕了。可怕的觀念終於帶來苦果,後來,其中一個兒子就因為經濟問題進了監獄。
這裏我再次拿我的家人舉個例子:我的姨媽維奧拉·亞曆山大就從來不會擔心她的孩子們忘恩。
在我童年時,姨媽把我的外婆接到家裏來照顧,同時也照顧她的婆婆。兩位老太太會不會給姨媽添許多麻煩呢?我想應該是肯定的。但在我們童年的記憶裏,維奧拉姨媽的臉上一點兒也看不到煩躁與抱怨。她很愛兩位老人,所以總是順從她們、關愛她們,讓她們在她家過得非常舒適。除了要悉心伺候好兩位老人,維奧拉姨媽還有6個小孩。這麼多人要一個一個地全部照顧好,這可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可她一點兒也不感到麻煩和勞累,對她來說,這是很自然的,是她的分內事,而且她很願意做這些事。
維奧拉姨媽現在過得怎麼樣呢?她已經是70多歲的老太太了,孩子們全都長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們都爭著要把母親接到自己家來住。他們非常愛戴他們的母親,誰都不想離開她。這是因為感恩嗎?不,這是愛,純粹的愛。在孩子們的童年時代,母親用自己的行動讓他們懂得了愛心的溫暖。現在,母親老了,他們長大了,他們也能為母親付出愛心,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子女的行為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化,如果我們要教育出感恩圖報的孩子,自己就一定要先身體力行地去做懂得感恩的人。
不要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憂傷氣憤,要認為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找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就是對人施恩而不圖回報,隻為了施恩的快樂而施恩。放下敵意與怨恨我曾聽到過這麼一句話:“要是自私的人想來占你的便宜,你完全不必去理睬他,更不必去想著報複他。當你想跟他扯平的時候,你對自己的傷害,遠比對那家夥的傷害要多得多……”聽起來,這話好像是理想主義者的宣言,其實不是的。你肯定猜不到這是誰說的,你也肯定想不到這句話竟然會來自一份警察局的通告。
為什麼報複會傷害到我們?它傷害到我們的地方可實在是太多了。
根據報章雜誌的報道,“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易怒”,“憤怒不止的話,高血壓和心髒病就會隨之而來”。你能想到嗎?報複甚至會損害我們的健康。
懷著愛心吃蔬菜,也大大好過懷著怨恨吃牛排。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這說明,我們在生活中不能有怨恨心理。當我們痛恨我們的仇人時,就等於給了他們取勝的力量。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仇人呢?也許,我們做不到愛仇人,但是我們至少要愛自己,不能讓我們的快樂、健康和外表被仇人控製著。當我們痛恨我們的仇人時,其實就等於給了那些仇人戰勝我們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影響到我們的睡眠、食欲、血壓和我們的健康和快樂。如果我們的仇人知道我們心裏想的是什麼,如何讓我們牽腸掛肚、煩惱、一心隻想報複的話,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我們心中的怨恨並不能給他們造成一點傷害,卻會讓我們的生活如同下地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