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曾有一次去黃石森林公園遊玩,當時已是晚上,森林管理員騎著馬,沿途為我們這群興奮的遊客作講解。當看見一頭大灰熊時,他特地告訴我們,這種灰熊非常厲害,它的強悍使它足以擊敗幾乎所有的動物。遊客們聽了,都對這頭灰熊充滿好奇,看著它指指點點。可我卻注意到此刻有一隻小動物——臭鼬從森林裏跑了出來,進入了大灰熊的領地。這不是對這頭龐然大物的一種公然藐視和挑戰嗎?這隻臭鼬顯然是不自量力,大灰熊隻需揚起巨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拍死它。
正當我為那隻臭鼬即將到來的厄運擔心時,意外的一幕出現了。大灰熊顯然並沒有為自己的領地來了不速之客而充滿敵意,反而是以友好的姿態與對方一起共進晚餐。看來,它在這方麵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知道去招惹那隻臭鼬對自己來說是件很劃不來的事。
我也知道這個道理。在我的童年時代,我在老家密蘇裏州的農田裏抓到過這種四隻腳的臭鼬;長大成人後,在紐約的街頭也碰到過數次像這種臭鼬一樣的兩隻腳的人。我從這些很倒黴的經曆中得出一條經驗:
無論去招惹哪一種臭鼬,都是不明智的舉動。
有句諺語說:“不會生氣的人是笨蛋,不生氣的人才是智者。”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像聖人那樣愛我們的仇人,但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快樂,至少我們要原諒他們、忘記他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實在是聰明之舉。
我曾和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兒子一起聊天。我問他,他的父親是否一直記恨別人。他的回答是:“我父親從來不會為那些他不喜歡的人浪費一秒鍾。”
紐約州前州長威廉·加諾也堅持這一策略。他曾被一份街頭小報惡意中傷,名譽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害,後來又不幸被一個精神錯亂的人開槍射中,差點就丟了性命。他躺在醫院裏,即使一度生命垂危,他仍然這樣說道:“每天晚上我都原諒這一天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人。”
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太過於理想化了?我們再看看那位偉大的哲學家叔本華的理論。這位悲觀主義者在他的著作中宣揚,生命其實就是一種毫無價值而又充滿痛苦的冒險,當他走過生命的每一分鍾時,全身似乎都在散發著痛苦。可是即使在絕望的深處,叔本華仍然說:“如果可能的話,不要對任何人產生怨恨。”
伯納德·巴魯特曾擔任過自伍德羅·威爾遜到哈裏·杜魯門六位美國總統的國事顧問。我曾問他會不會因為政敵的攻擊而難過,他很堅定地回答道:“沒有人能羞辱我或幹擾我,我也絕對不會讓對方得逞!”
耶穌有一句著名的話:“愛你們的仇人吧,善待恨你們的人:詛咒你的,要為他祝福;淩辱你的,要為他禱告。”他說的這句話,其實不隻是一種道德上的說教,也是在宣揚一種醫學——他正在教導我們如何避免患上高血壓和心髒病。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嚴重心髒病發作,醫生要求他臥床靜養,並告誡他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必須製怒。大家都知道,患有心髒衰竭症的人,一生氣發怒就可能會送命。
“愛你們的仇人吧”,耶穌的這句話也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改進我們的外表。我們一定都看過這樣的女性,她的臉頰因為憤怒而變了形,因為怨恨而布滿皺紋,因為氣憤而表情僵硬,無論她們怎樣通過美容手段來使容貌更美麗,她們的心還是缺少寬容、溫柔與愛。
假如我們的仇人知道我們因為怨恨而寢食難安、精疲力竭,我們的容貌因此發生改變,甚至因為心髒病而減短壽命,他們能不拍手稱快嗎?“不要讓為你的敵人而燃起的怒火燒傷了你自己。”如果我們做不到愛仇人的話,我們也至少要愛我們自己,不能讓仇人控製我們的快樂、健康和外表。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有時候,一個我們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善舉,也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也許是我們平時的一個不經意的小舉動,隻要是真心的付出,就會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回報。可能你會對我的話感到不屑一顧,誰會真的留意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呢?
這種質疑也許是很合理的,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不管你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無聊,我們每天總會遇見一些人,我們應該怎樣麵對他們呢?我們隻是和他們擦肩而過,還是更深一步地了解他們比較好呢?比如說郵遞員,他們每天要走好幾百裏地為大家送信,我們有沒有用心地了解他的家住在哪裏呢?是否有想看他妻女相片的想法呢?我們是否有關心過他們這樣的身邊人的內心世界——是否疲倦或者感到無聊呢?還有我們身邊的一些平凡的人,你的鄰居,店鋪的售貨員等等,這些人也與我們一樣,有著他們自己的煩惱、美好的夢想、個人的野心。他們也想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並沒有給他們表達的機會。我們可以試問自己:可曾對他們的家人或者生活表示過真切而熱烈的興趣呢?
當然,這樣做有是一定的好處的,但是我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因此收獲超乎尋常的快樂、更大的心理滿足,並且因此而感到很自豪,也就是亞裏士多德所說的那種“開放的自我”。波斯宗教家左羅亞斯托說:“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因為這能促進你的健康與快樂。”紐約心理谘詢中心主任亨利曾說:“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發現就是,我認為自我實現與獲得快樂,自我犧牲與遵紀守法也都是必要的。”是的,多為別人著想不僅可以讓我們遠離煩惱,還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樂趣。
下麵我來給大家講一個已經當了祖母的女孩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我們很有啟發:
幾年前,我到一個小鎮上演講,恰巧在她家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我要去50英裏外的車站搭火車。她開車送我,在車上我們談起了交友的話題,她說:“卡耐基先生,告訴你一件事吧!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的事——我丈夫甚至也不知道。”以前在費城,她的家庭是靠社會保障金生活的。她說:“我年輕時最大的悲劇就是由家裏的貧困造成的。
我從來不能享受正常的社交生活,也不能像其他姑娘一樣裝扮。我衣著寒酸,而且常常不合適,有些小得繃在身上,款式當然也都過時了。我覺得羞愧不堪,常淚濕枕巾昏昏睡著。一天,我忽然靈機一動,每次朋友聚會時,我都讓伴舞的男孩談談他們的人生、人生觀以及對未來的籌劃。問這些問題,倒不是我對他們的答案特別有興趣,其實是希望分散男伴們的注意力,避免他們發現我的裝扮寒酸。可是,奇跡居然發生了:當我聽這些青年侃侃而談時,我從中收獲頗豐,並且開始對這些話題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我變得興致勃勃,自己也忽視了服飾的問題。更另我驚喜的是:因為我善於聆聽他人,關心別人,又鼓勵他們抒情感懷,跟我在一起時,他們總覺得很快樂,漸漸地,我成了最受男孩子歡迎的女孩,有三位男士都請求我嫁給他。”
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關心別人的事情不是很無聊嗎?我才懶得過問別人的事情呢,隻要我自己能夠賺到錢,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足夠了,管別人的閑事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