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們可以任憑自己的意願來選擇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選擇生活,但是如果我們的思想完全正確的話,那麼那些聖賢智者——耶穌、孔子、佛祖、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蘇格拉底等的思想就都錯了。對宗教大師也許你會很反感,那麼我再用一些無神論者的例子來說說這個道理吧:劍橋大學的胡斯曼教授,是當代一位受人景仰的學者。1936年,劍橋的演講說《詩名與詩性》中曾經引用過這樣一句話:“耶穌說:‘為我失去生命者,將獲永生’,這確實是永恒的真理,也蘊涵著最深刻的道德哲理。”胡斯曼教授是一位悲觀主義者,他卻也發現了一個永恒的哲理:一個人極端自私,不可能活出真正自我的人生來,正相反,而那些無私、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才得以享受生活樂趣。讓我們再來看看20世紀最傑出的美國無神論者。德萊塞把宗教都看作神話,而人生隻是“一幕白癡演的鬧劇,毫無任何意義”。生活中,德萊塞卻遵循耶穌的一個神聖原則——為他人服務。德萊塞說:
“如果你想從人生中獲得任何快樂,就不能隻顧自己,必須為他人著想,因為快樂源於你為人人、人人為你。”
有一句話說得好:“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可以這樣地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經常和搬運工握手表示感謝,又能對廚子深表同情,或者是對別人的寵物經常稱讚的人,他們會整天愁眉不展嗎?不會的。
因為他們平日的這些小小的善舉,得到了別人的回報,別人用感激和微笑回報了他們,使他們的心獲得了更大的溫暖,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小舉動讓自己的心更加地快樂。當我們陷入一種絕境的時候,不要認為再也無法重獲快樂了,我們也沒有地方去找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了,這種想法真的是很悲觀的。通過這節我講的內容,難道你還沒有找到答案嗎?心懷感恩如果我們想要獲得一種處事中不患得患失的快樂,就要懂得心存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很少會為一些事情犯愁。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是誰嗎?我告訴你,這個秘方是飲食有度,保持平安與愉悅的心情。人生在世,我們應該樹立兩個目標:第一,擁有你所向往的;第二,享受它們。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上天賜予的恩惠,就不會感受到憂慮了。
我認識哈洛·阿伯特好幾年了。他住在密蘇裏州的韋布城,曾當過我的演講經紀人。一天,我在堪薩斯城碰見他,他好心帶我回密蘇裏的貝爾頓農場。途中,我問他如何免除憂慮,他便給我講述了下麵這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我曾是個多慮的人,”阿伯特說道,“但是,1934年的春天,我走過韋布城的西多提街道,有個情景掃除了我所有的憂慮。事情的發生隻有十幾秒鍾,但就在那一刹那,我對生命意義的了解,比在前10年中所學的還多。這兩年,我在韋布城開了家雜貨店,由於經營不善,不僅花掉了所有的積蓄,還負債累累,估計得花7年的時間才能償還。我剛在上星期六停止營業,準備到商礦銀行貸款,以便到堪薩斯城找份工作。我像隻鬥敗的雞,沒有了信心和鬥誌。突然間,有個人從街的另一頭過來。那人沒有雙腿,坐在一塊安裝著溜冰鞋滑輪的小木板上,兩手各用木棍支撐前行。他橫過街道,微微提起小木板準備登上路邊人行道。就在那幾秒鍾,我們的視線相遇,隻見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我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氣真好啊!”我望著他,體會到自己是何等富有。我有雙足,可以行走,為什麼卻如此自憐?這位缺了雙腿的人仍能如此快樂自信,我這個四肢健全的人還有什麼不能的?我挺了挺胸膛,本來預備到商礦銀行隻借100元,現在卻很有信心地宣稱:我要到堪薩斯城去找一份工作。結果,我借到了錢,也找到了工作。
現在,我把下麵一段話寫在洗手間的鏡麵上,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時候都念它一遍。
“我悶悶不樂,因為我少了一雙鞋,直到我在街上,看到有人缺了兩條腿。”
我問過艾迪·瑞肯貝克,他和朋友在太平洋上絕望地漂流了21天之後,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他回答道:“我學到了一點——人隻要有淡水喝,有東西吃,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是啊,隻要我們懂得上天賜予我們的平凡的東西,懂得享受他們,我們自然會體會那種平凡簡單的快樂。叔本華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很少想到我們所擁有的,卻總是憂慮自己所缺少的。人類這種傾向常導致世上最悲慘的事發生,而帶來的後果隻怕比所有的戰爭和疾病都嚴重。”可見,對自己的現狀保持一種感恩的態度是一種多麼重要的快樂法則。
我有一個朋友叫露西,幾年前,我們相識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寫作班上,她整天愁眉不展的樣子,為自己得不到而一直怨恨著,差點為自己釀造了人生悲劇。她的人生經曆如下:
“我的時間每天安排得很緊湊,先是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風琴,然後在城裏輔導一個演講培訓班,還要在一個城市教授音樂欣賞課程,同時我忙著出席各種宴會、舞會,整日馬不停蹄地奔波。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徹底累垮了。醫生說:‘你得臥床安心休養一年。’他們沒有給我恢複強健的信念。
“臥床一年!簡直是個廢物——還不如死了算了!我害怕極了,真是不幸,這種事竟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要受這種報應?我哭了好久,開始變得歇斯底裏,痛苦而情緒抵觸。不過,為了遵從醫生的囑咐,我還是要臥床休息。一位鄰居名叫魯道夫,是一位藝術家,他來看望我並開導我說:‘不要以為在床上躺一年就是悲慘,其實換種角度想,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你可以真正了解自己,這幾個月,你可以注意在心靈方麵的修煉,比你從前的收獲還多。’我逐漸平靜下來,努力尋找另一種價值觀。我閱讀一些發人深省勵誌的書。一天我聽到播音員正在說:‘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行動永遠隻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映。’
“以前聽過此類話無數次了,但這次我才真正用心領悟了。我開始思考一些能令我堅持生活的想法——一些開心、健康的想法。每天早晨一睜開眼睛,我就努力想想所有我應該感激的事。我的身體毫無病痛,我有個可愛的小女兒、健康的視力、靈敏的聽覺、收音機裏的伴隨我的悅耳動聽的音樂、還有讀書的閑暇、可口的美食、幾位知心好朋友,來探望我的訪客非常多,以至於醫生不得不限製一次隻能容許一位訪客,而且還有訪問時間限製。
“多年來,我一直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現在我真要慶幸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亞利桑那州生活中最有價值、最快樂、最有收獲的一年。那一年,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早上先清點自己所收獲的幸福,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種習慣。這已成為我最寶貴的精神財產。我應承認一點,在害怕死亡之前,我真羞愧沒意識到生活的真諦。”
其實,她的這種人生哲理與兩個世紀前就被英國作家約翰遜所悟到的哲理是一樣的。約翰遜曾說過:“習慣看到任何事物最好的一麵,是珍寶換不來的。”每位女性都要記住這樣的話:讓自己對所擁有的事情進行感恩,收獲的就是無窮的滿足和快樂。我們應該把慎思和感恩四個字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裏來作為我們的人生信條。其實,隻要我們自己願意,我們可以收獲比阿裏巴巴發現的寶藏更大的收獲——感到滿足和愉快。用一億元換你的雙眼你願意嗎?而你的兩條腿值多少錢呢?你的聽覺呢?你的家庭呢?問到此,你會發現,其實這些我們平時不經意的東西用多少錢換你也是不樂意的。所以,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並心存感激之情吧,快樂將會永遠伴隨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