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逆境更需要樂觀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陷入逆境,有的人在這種逆境中被打倒,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將自己的身處逆境當做一種動力。一個身處逆境卻依舊能含著笑的人,要比一個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潰的人獲益更多。隻有身處逆境而樂觀的人,才具有獲得成功的潛質,最後才會收獲成功,並且要比一般人更強;而有好多人往往一身處逆境,便會馬上趕到沮喪,因此達不到他們的目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裏,人們以成功者及失敗者來衡量成就,並且強調每一個勝利都會有相同的失敗產生。要是一個人贏了,理論上必定有人輸了。但是實際上,你自己與自己的競爭才是真正重要的。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能不能經得住失敗的考驗,決定了我們能否達到成功的目標。有的人遭逢失敗後會徘徊不前,悲觀失望,他們往往會因為害怕失敗而遭受到更多的失敗,最終與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人卻微笑地麵對失敗,從哪裏跌倒再從哪裏爬起來,用信心和勇氣來戰勝失敗,他們往往都是踏上了成功巔峰的出類拔萃的人。
在這裏,我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1510年,帕裏斯出生在法國南部,他一直從事玻璃製造業,直到有一天看到一隻精美絕倫的意大利彩陶茶杯。這一下,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我也要造出這樣美麗的彩陶。”這是他當時惟一的信念。他建起烤爐,買來陶罐,打成碎片,開始摸索著進行燒製。
幾年下來,碎陶片堆得像小山一樣,可他心目中的彩陶卻仍不見蹤影,他甚至無米下鍋了。他隻得回去重操舊業,掙錢來生活。
他賺了一筆錢後,又燒了三年,碎陶片又在磚爐旁堆成了山,可仍然沒有結果。
以後連續幾年,他掙錢買燃料和其他材料,不斷地試驗,都沒有成功。
長期的失敗使人們對他產生了看法,都說他愚蠢,是個大傻瓜,連家裏人也開始埋怨他。他也隻是默默地承受。
試驗又開始了,他十多天都沒有脫衣服,日夜守在爐旁。
燃料不夠了。他拆了院子裏的木柵欄,怎麼也不能讓火停下來呀!
又不夠了!他搬出了家具,劈開,扔進爐子裏。
還是不夠,他又開始拆屋子裏的木板。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和妻子兒女們的哭聲,讓人聽了鼻子都是酸酸的。
馬上就可以出爐了,多年的心血就要有回報了,可就在這時,隻聽爐內“嘭”的一聲,不知是什麼爆裂了。所有的產品都沾染上了黑點,全成了次品。
眼看到手的成功,又失敗了!
帕裏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獨自一人到田野裏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優美的大自然終於使他恢複了心裏的平靜,他平靜地又開始了下一次試驗。
經過16年無數次的艱辛曆程,他終於成功了,而這一刻,他卻一片平靜。
他的作品成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藝術家們爭相收藏。他燒製的彩陶瓦,至今仍在法國的羅浮宮上閃耀著光芒。
帕裏斯的成功之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他的成功來得何等不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這正是帕裏斯的成功所在。影響人類成功最壞的敵人,就是思想上的不健康,也就是用一種很沮喪的心情來懷疑自己的生命。其實,一切事情的成功與否,全靠我們的勇氣和我們對自己有信仰,全靠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樂觀的態度。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獲成功。然而一般人處於逆境的時候,或者是碰到很沮喪的事情,他們的思想往往被恐懼、懷疑、失望的思想擾亂著,於是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意誌,後來自己很多年的計劃都毀了。有很多人如同從井底向上爬的青蛙,辛辛苦苦地向上爬,但是一旦失足,就前功盡棄。
如果我們想要突破困境,首先在於要把藏在心中的快樂和成功的仇敵肅清,其次就是要集中自己的思想,堅定自己的意誌。隻有運用正確的思想,並抱著堅定的精神,才能戰勝一切逆境。
大多數人都不能排除憂愁去接受快樂,不能消除悲觀去接受樂觀,他們把心靈的大門緊緊地封閉起來,雖然他們費力在那裏掙紮,卻沒什麼成效。但是一個在思想心智上訓練有素的人,能夠做到在幾分鍾內從憂愁的思想中解脫出來。
當人處在一種憂鬱沮喪的狀態時,要盡量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環境。
但是,對於使自己痛苦的問題,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去思考,不要讓它再占據你的心靈,而要盡力想著最快樂的事情。對待他人,也要表現出最仁慈、最親熱的態度,說出最和善、最快樂的話,要努力以快樂的情緒去感染你周圍的人。這樣做以後,思想上黑暗的影子,必將離你而去,而那快樂的陽光將映照你的一生。
詩人馬倫在一篇名為《機會》的詩中寫出了積極心態的力量:
我哭不是因為失去了寶貴的機會,我流淚不是因為精華歲月已成雲煙,每天晚上我都燒毀當天的記錄,當太陽升起又再度充滿了精神。
像個小孩子似的嘲笑已順利完成的光彩,對消失的歡樂不聞不問,思考力不再讓逝去的歲月重回眼前,盡情地迎向未來。
如果我們自己把自己放在一種狀態中來接受失敗,最後隻會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使你“困在沙洲和痛苦之中”,所以,我們應該借著信心、積極心態和明確目標來克服這些消極心態。你能在失敗之後,重新鼓起奮爭的勇氣,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而做到這一點,則需要積極的心態。當我們再次麵對失敗時,要記住讓自己的靈魂“在太陽升起時再度充滿精神”。
何不在挫折腳下談笑風生成功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想要獲得成功的人得像風箏一樣,隻有與強風對抗,才能升向高空。我們也要擁有不變的信念,以便堅定地向前走,無懼於沿途所遭逢的困難。
堅定自己的信念有什麼好處呢?它能支持你在邁向成功的旅程中,忍受一切艱難險阻,當你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當你有個明確的目標和實施計劃,那麼,你或許得與周遭的狂風搏鬥,卻不至於有被吹垮的顧慮。風勢愈強,你會飛得愈高。
19世紀,英國詩人奧斯卡·懷路曾在監獄服刑期間寫過這樣的話:
“有悲傷的地方,才有聖地,相信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早晚都會了解到這一點!還未了解這一點之前,可以說那是他還不了解人生!”
也就是說,突破眼前的悲傷或痛苦之後,才能到達豁然的境界。
著有《睡著成功》這本書的美國牧師馬非先生,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的災禍中,一定蘊藏著幸運的胚芽。”請看下麵他的一段的話:
“坐在幸福的椅墊上,人會睡著;在被奴役、被鞭打而受苦的時候,人才會得到學習事物和道理的機會。”
換句話說,先得到幸福的,後麵就有很多不幸緊跟著到來。偉大的哲學家老子,也曾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至理名言。
讓我們來看看林肯的經曆,也許會給你更多的體會。
1832年,他失業了;同一年裏,他決心要做政治家,當上一名州議員,但不幸的是競選也失敗了。
於是,他又自己開辦了一家店鋪,可上帝總愛和他開玩笑。一年不到,店鋪又倒閉了。他不得不在長達17年的時間裏,為償還債務而到處奔波,吃盡了苦頭。
他又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一次他成功了!但不幸並沒有離他遠去,第二年,距他結婚僅有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卻不幸因病去世了,他也悲傷得臥床不起。次年,因此而得了神經衰弱症。
兩年之後,他又參加州議會的選舉,可他又失敗了。5年後,他又參加美國國會議選舉,仍然是失敗。
縱觀人類曆史上的偉人和傑出人物,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曾經有過艱辛的童年生活,他們備受命運的虐待,但是強大的人總是善於找到生命的支點。他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忍受著生活的艱辛,在一貧如洗的歲月裏安然走過,並用恒久的努力打破了重重的圍困,貧窮困苦的同時也脫離了平凡,造就了卓越與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