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劃的花錢當今社會,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但是物價的上漲和我們生存成本的不斷提高,我們現在要麵對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今天我們用同等的錢能買到的東西,比起十年前或五年前都要少很多。怎樣好好利用眼下所有的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理財知識。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多增加一些收入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經過研究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專家們的結論是這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增加收入隻不過是造成了更多的消費而已。
有的人會這樣想,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這話聽起來好像有一種很不在乎的意思。但是,我們坐下來好好想想,會發現有很多地方不對勁兒。因為這種想法就如同沒有計劃地瞎花錢。沒有計劃地消費,這說明除了你的家人以外的人,包括麵包商、肉鋪老板、酒販子、雜貨店主這樣的人,都可以花你的錢。而有計劃或有預算的消費,則可以保證你和你的家人能夠從收入裏得到一種分享,這種分享是十分公平的。
預算並不意味著我們花什麼錢都要做一個記錄。它能夠指導你的生活,能夠幫助你對消費支出做出詳細的計劃,使你對自己的收入進行一種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正確的預算方式,將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完成目標,比如家庭財政目標、子女教育費用、養老保險金、夢想中的假日旅行等。通過預算開銷計劃,我們也會知道什麼支出項目相對而言不是那麼重要的,這樣把那些沒有必要的刪減以後,我們可以去填補自己想要的支出項目。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同,所以,預算計劃必須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製定的,那種預算都是為我們自己的家庭設計的。
例如,我們打一個比方:減少日常開支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周末去超市之前預定一下下一個星期的購買計劃,在超市購買你需要的日常用品。如果遇上“買二送一”之類的活動,在不超出預算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買上一些以備後用。如果自己所購買的東西用不了那麼多,可以分出一些來給你身邊的朋友等熟悉的人,讓他們再回報你所需的費用。下麵是一些減少日常開支的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不要吃太多的肉食,每周吃上一兩次就可以了,我們要多吃雞蛋和蔬菜,這是既省錢也有利於健康的。
2.最好不要買那些經過加工的食品,因為熟食和半成品一般都比沒有加工過的要貴。
3.最好不要用一次性紙質的物品。比如我們在下廚房的時候,會覺得用紙巾擦那些汙漬比較方便,但是還是不如用抹布省錢。當然,我們平日用手絹也比用衛生紙要省錢。如果你的家裏有剛出生的孩子,用尿布總比用那些尿不濕省錢。
4.如果經常去某個地方購物的話,我們最好使用打折卡,這樣結賬會無形中節省很多的錢。沒有打折卡可以申請一張。
對於花錢的準則,我還有以下的建議:
1.不要去花冤枉錢。很多錢是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那些不必要花錢的地方你就不要去花錢。例如,我們遇見了久別未見的同學,已經分別了很多年了,現在的他其實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他,如果你因為自己的舊情而為他慷慨地花錢,最後你肯定會因為這個原因而後悔。如果對方覺得你不念舊情,那麼你也可以反駁他:為什麼你不念舊情來為我花錢呢?
2.不要花錢太盲目。當今的社會是一個變化很大的世界,如果一個人不把當月的開支做一個大致的計算,如果沒有一點目的的亂花錢,隻因為瀟灑和愜意,最後等自己有緊要事情的時候,手頭卻沒有了一點錢。
3.不要花風險性大的錢。比如說,你家來了一位客人,特別地會吹牛,非常地會調侃,將你的心都攏到他那裏去了。最後,你被他的話給蠱惑了,就給他大花特花,其實這樣的錢是根本沒有必要花的。
想要有計劃地花錢,我們還要懂得的是怎樣節省著用錢。關於存錢的建議,我有以下幾點要告誡大家:
1.將自己的錢多存幾處。也就是說,家裏的每一部分錢都有每部分錢的用處,不要怕麻煩,多存幾處。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有一天不幸自己家裏發生了失竊案,就不會全部丟失了。但是要自己列一個清單,不要覺得自己的記憶很好,一旦找不見哪個存折了,那麼自己也有了一筆不小的損失。
2.要靈活地存錢。將錢存到銀行以後,我們要時刻關心銀行利率的變化,不能將錢一存到底,這樣就不能再取了。如果錢已經到期了,而且也有了更好的方式,我們就要思量更好的存錢方法,因為我們存錢就是吃利潤,所以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法。
3.要把錢存在好的地方。將錢存到放心的地方,存到自己很信任的地方。不可以聽信別人的話,覺得他能給你高額利潤,你就將錢存到了他那裏。這樣做風險實在太大了,最後如果上當受騙的話自己會有很大的損失。
西班牙的小說家有過這樣一句名言:“財富可以彌補很多不足之處。”是的,金錢成就了我們很多的東西,比如,漂亮的衣服,豪華的住房,嶄新的汽車,但是錢不是永遠用不完的。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光而不是將所有的錢都存起來,如果那樣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陷入經濟危機中。沒有預算和儲蓄的家庭可能自己走入一個財政危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浪費而雜亂無章;而有預算和儲蓄的家庭不會因為突然的財政危機變得慌亂而煩惱,最後,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井井有條。如何花錢是全家人都應該做的事情,我們要提出預算提問,預算計劃必須得到全家人的支持才能得到更好的實施。大家一起規劃如何花錢,還能促進家庭關係的融合。
假如你已經很聰明地擬定好整個家庭的收支計劃後,卻發現自己的收入已經無法彌補自己的收支了,這時候你就必須根據你的家庭情況去增加一點收入,來讓自己的收支變得平衡或者收入比支出要大。
史琳達夫人的丈夫生病在家,家裏的收入變少了,所以她必須掙點外快來補貼家用。但是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任何的經驗和技術,也沒有什麼資金,這下她可急壞了。幸好她很會烤製餅幹,於是她把剛做好的餅幹賣給那些放學回家的孩子們,一塊餅幹隻要一美分。隨後,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野心,史琳達夫人的餅幹生意越做越好。
這個小故事裏,史琳達夫人在麵對自己家庭真實的收入狀況的時候,沒有抱怨,也沒有跟別人去尋求幫助,而是根據自己的家庭狀況和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也讓自己在賺錢的同時,精神上得到了幸福和滿足。
因此,為自己的家庭製定收支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家庭的現實狀況做出合理的計劃,在收入和支出的狀況上,我們要根據家庭的合理狀況做出合理的計劃。假如,你的收入計劃,一個家庭大部分的收入計劃都是來自你丈夫,如果你丈夫的收入不能讓自己的家庭變得富裕,這個時候,作為家庭主婦的妻子就應該節省自己的開支,另一個辦法是要想盡辦法來增加家庭的收入,這樣,自己的家庭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舒適。
在花錢的時候,我們應該抱著這樣的想法:當問題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且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自己的應對措施。假如你已經製定了適合自己家庭的收支計劃,那麼你就可以在花錢上運籌帷幄,掌握自己的金錢命運。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我們人類的很多煩惱都是因為花錢而來的,很多人都是因為處理錢的時候太盲目了而造成了很多煩惱。根據《婦女家庭月刊》的一項調查,人類百分之七十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蓋洛普民意測驗協會主席蓋洛普·喬治曾說過,他所作的調查研究顯示,很多人都覺得,隻要自己的收入增加百分之十,就不會有任何經濟負擔了。的確,許多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現實中也有很多事實與此相反。我曾就此問題請教理財專家愛爾西·史塔普裏頓夫人。她曾長期擔任紐約及全培爾兩地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務顧問。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要以個人顧問的身份,幫助那些被金錢煩惱拖累的人。在她幫助的人當中,有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員,也有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對我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多賺一點錢並不能解決他們的財政問題。”事實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收入增加之後生活也並不一定會有一定的改變,即使開支增加了也依然頭疼。“令人煩惱的並非他們缺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的錢!”也許大家覺得這話沒什麼,但是當你表示出不在意的時候,請注意史塔普裏頓夫人並沒有泛指“所有的人”,而是指“大多數人”,也許這裏並不包括你,但卻可能是你的兄弟姐妹或者親戚朋友,畢竟這樣的人也很多!
很多人會認為:“真希望作者親自來試一試,拿我一樣的薪水,支付我一樣的賬款,維持一樣的開支,就會知道我所遭遇的困難了,也就不會在那裏空口說大話了。”確實,我自己也有經濟困難的時候,我也曾在密蘇裏的玉米田和穀倉裏一天工作10個小時,整天腰酸背疼。如此辛苦的工作,1小時的酬勞不足1美元,也不足5角錢,也不足1角錢,而是每小時5分錢,而且每天必須工作10個小時。我知道整整20年住在沒有浴室,沒有自來水的房子裏是什麼滋味;我知道睡在零下15度的臥室裏是什麼滋味;我知道為了節省1角錢,徒步遠行,以至於鞋底穿洞、褲角補釘的滋味;我知道因為缺錢無法將衣服送給洗衣店,而不得不將褲子壓在床墊下的滋味……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我仍然想盡辦法想盡可能的節省一些錢。如果我不這樣做,我的內心就會很不安。有了這些經驗,我漸漸地就明白了,如果想避免欠債,減少金錢煩惱,就效仿那些大多數公司,擬訂一個開支計劃,並且根據計劃來花費。但是很多人並不會這樣做。
這正如同我的好友西蒙金說的一樣,人們在處理金錢的事情的時候,往往表現出一種人們始料不及的盲目。他告訴我,有一位財務工作者,在處理公司會計業務時,對數字十分精明,但在個人理財方麵卻顯得很不擅長。比方說,星期五中午發薪水,他就會立刻逛商場,看到自己心儀的東西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而根本不考慮房租、水電費等等生活雜費需要從工資中支付。作為財務管理人員,盡管他懂得,如果自己的公司按此方式運作的話,就會很快破產,但是對於自己個人財務問題他卻從來沒有這種意識。
有一點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牽涉金錢問題的時候,就如同經營自己的一項事業一樣,而且你如何處理自己的金錢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是沒有辦法幫忙的。
不過,我可以提供一些管理金錢的原則以及如何進行預算和計劃的方法,以下有11條規則大家可以看看是否適用:
1.將事實記在紙上。
50年前亞諾·班尼特來到倫敦,立誌要成為一名小說家。當時他窮困潦倒,麵臨很大的生活壓力。為了保證開支的計劃性,他將每一便士的用途都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自己的錢怎麼花掉的嗎?不!這一點他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種做法,始終不渝地堅持,甚至到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私人遊艇之後,依然保持著這種習慣。
約翰·洛克菲勒也存有這樣一本賬,每天晚上禱告之前,他總是要將每分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