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2章石油的王國,誰在主宰
20世紀各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相互協作極為活躍,從而使世界能源政策的各項製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行動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成立自己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成立自己的國際能源機構(IEA)。OPEC代表出口國利益,IEA代表進口國利益,它們在各自的組織框架內推行共同的能源政策,進行國際協調,以保障各自的集體能源安全。為了保持石油市場的穩定局勢,獨立的石油輸出國也在相互配合。
第1節高油價是怎樣煉成的
高油價是OPEC操縱的嗎
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縮寫OPEC,中文為歐佩克),是一個自願結成的政府間組織,成立於1960年9月14日。歐佩克的五個發起國是世界除美、蘇以外最重要的產油國和石油出口國,總部設在維也納。1960年它們擁有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42.65億噸,占全世界剩餘可采儲量的66.67%,正好是2/3;1960年它們的石油產量4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37%;1960年它們的出口量達3.1億噸,占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81.43%,因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當時它們的石油主權卻掌握在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的手裏。從一開始,西方石油公司就把發展中產油國(主要是中東)的原油價格定在極低的不合理水平上。
歐佩克產油國為建立、鞏固本國石油工業,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製定自己的價格戰略,目的就是要控製石油標價權和阻止國際石油壟斷財團及西方石油消費國的能源戰略可能對它們造成的損害和影響。歐佩克成員多數是中東產油國,它們在確定采取什麼樣的價格戰略上存在利益分歧,但在執行時基本上按照歐佩克製定的油氣生產和價格戰略,采取統一行動,並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化,不斷調整石油產量,以求石油利益最大化。
歐佩克成立後,圍繞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問題,成員國同西方石油壟斷組織不斷開展鬥爭,使20世紀整個60年代的中東原油標價維持在每桶1.80美元的水平;70年代美元貶值加劇,經過多次談判,逐步提高原油標價和石油稅率,保障產油國的合理收入。70年代前期,歐佩克的鬥爭主要是突破國際石油卡特爾單方麵決定油價的局麵,通過不斷地小幅度提高油價來捍衛石油收入。
20世紀90年代末,鑒於國際石油市場供大於求、庫存增多的石油形勢對油價形成的壓力,歐佩克先是實施了“以庫存量而不是以價格來決定產量”的價格戰略,使油價保持在預定的目標水平上;然後,為保證國際油價的相對穩定,在2000年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價格調節機製,即所謂的“油價自動平衡機製”,規定:國際油價連續10天或20天低於或超出每桶22~28美元的範圍,歐佩克相應削減或增加其原油產量50萬桶/日。
歐佩克和獨立石油輸出國集團加強合作有助於歐佩克在穩定油價方麵發揮作用。與此同時,獨立石油輸出國的存在也會對歐佩克所做的某些決定產生負麵影響。獨立石油輸出國集團成立於1988年,有12個成員國,它們是安哥拉、文萊、埃及、也門、哈薩克斯坦、中國、哥倫比亞、馬來西亞、墨西哥、挪威、阿曼和俄羅斯等石油生產國。這是一個非正式的獨立石油輸出國集團,阿曼是該集團的非正式領導國。該組織成立的目的在於通過與歐佩克和國際能源機構的相互配合來維持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與可預見性。
如1997年末至1998年初,由於世界市場石油價格急劇下滑,歐佩克和獨立石油輸出國集團的一些主要國家(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舉行了一係列會議,一致決定降低石油產量,穩定石油價格。經過這幾次會議,各方達成協議,對這些國家能源政策領域的活動進行了實際協調。這些國家代表認為,在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參與下,進一步開展定期相互配合是可行的。美國著名能源問題專家丹尼爾?耶金認為,歐佩克和獨立石油輸出國集團組成超級石油聯盟,利用各國央行互動框架內所製定的方法與手段,借助外彙幹預來調節國際外彙市場,可以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穩定油價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研究歐佩克對穩定國際油價所起作用的時候,歐佩克與俄羅斯的相互協作十分重要。隨著俄羅斯在國際能源舞台上的作用不斷增強,歐佩克對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興趣在逐步增加:首先,在價格政策方麵,“冷戰”時期歐佩克和蘇聯的全球石油利益常常是一致的。在蘇聯解體以及出現新的地緣政治局勢之後,一些歐佩克國家對單極世界很不滿意。其次,俄羅斯和一些獨聯體國家擁有巨大的油氣儲量,對世界石油市場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世界石油貿易中非歐佩克成分的增加以及世界天然氣供應比例的擴大,都可能導致減少對歐佩克石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