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最佳的用藥劑量老年人肝腎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或合並多器官嚴重疾病。因此,用藥一定要因人而異,一般應從“最小劑量”開始。我國老年人用藥通常是根據年齡、性別、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對年齡較大、體重較輕、一般情況較差的老年患者,先從成人劑量的1/10或1/5開始,然後密切觀察病情,進行調整,必要時,按成人劑量的1/4、l/3、1/2、2/3、3/4等逐漸加量。尤其對體質較弱、病情較重的病人切不可隨意加藥。對於急症患者,起始用量可以稍大一點,一旦病情穩定應及時減量或停藥。
◆掌握好用藥最佳時間
不同的藥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時間,若能按此規律給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如洋地黃、胰島素在淩晨4點給藥,其效果比其他時間要大幾倍。皮質激素在上午6~8時給藥,不僅可以提高療效而且還可以減少激素的不良反應。有些藥對胃腸道刺激性較大,如鐵劑、某些抗生素、抗腫瘤藥等,放在飯後服就會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另一些藥則要求在飯前服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如健胃藥、收斂藥、抗酸藥、胃腸解痙止痛藥、降糖藥、利膽藥等。許多藥為了維持長久的療效,必須相應地維持血內一定的有效濃度,因此,必須根據各種藥物在體內代謝、排泄速度的快慢(即半衰期),每隔6、8、12或24小時給一次藥,不能隨意縮短或延長間隔給藥時間。
◆不斷提高自我保健知識水平,加強用藥的自我監護據調查,老年人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中,有2/3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老年病人在選擇用藥時,要根據自己以往用藥有無藥物過敏史,慎重選擇用藥,詳細谘詢了解藥物名稱、特性、藥效、用法、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處理方法、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貯藏方法等。若家庭備用的藥品,必須注意藥物有無變色、變質及有無過期失效。
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藥、抗高血壓藥、抗糖尿病藥、利尿藥、抗凝藥、抗腫瘤藥、抗精神病藥、抗生素等,應密切監視藥物不良反應,定期到醫院做血藥濃度監測或其他有關檢查,如心電圖,血鉀、血鈉、血氯檢測,肝、腎功能檢查,血糖、血脂測定,測量血壓等,以準確指導、合理用藥。因為上述各類藥品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被認為是“高危藥物”,必須密切監視用藥後的療效及不良反應,並及時進行合理的調整。
老年人選擇用藥應注意選用療效高,能改善遠期預後,提高生命質量,加快康複,不良反應小,價格便宜,患者能長期堅持服用且服用方便的藥物,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