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1)(2 / 3)

(2)公務員製度有利於促進政府管理的科學化。公務員製度實行分類管理,適應現代政府管理分工越來越細、工作種類和職位越來越多、人員不斷增加的趨勢,對所有職位根據其工作性質和特點進行科學的分類,分別建立切合實際的管理製度和辦法,這既可使公務員本身的管理科學化,也可使政府管理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做到專業化管理與係統化管理相結合,從而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此外,公務員製度通過在實踐中的不斷改進,及時將管理科學的研究成果融入公務員製度的具體規範,從機構的合理設置、編製的合理定員到人員的恰當配備、管理能級與幅度的合理確定等都納入法製規範和法治軌道,進而有效克服政府管理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和人治色彩。

(3)公務員製度有利於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公務員製度通過行政機構設置的科學化、公務員隊伍的相對穩定和公務員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政府管理的高效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員製度保證了政府管理的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和正常運轉,並通過其科學的錄用、考核、培訓、晉升和激勵機製,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勤政廉政的政務活動家和行政管理專家,充分調動廣大公務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政府管理統而不死、活而不亂、井然有序、效能顯著。

2.公務員製度的特征。對公務員製度特征的把握,必須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對比才能更加全麵和客觀。

(1)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的共有特征。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經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發展曆程,經過反複實踐的不斷補充、修改和完善,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全、科學和係統的管理規範體係。概括而言,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具有以下七個共有特征:

①實行職業常任製。即把公務員從事的公務工作當成一種職業性工作,公務員職業就有如教師、醫生、建築工程師一樣,是一種專門的職業,公務員也就是從事公務活動的職業人員,不隨政黨選舉的更迭而進退,無重大過失即可長期任職,不得被隨意辭退。

②公共權力依附於公務職位。即公務員的權力大小是由公務員所在的職位確定的,權力不隨人走,公務員隻能利用所在職位賦予的權力去完成本職工作。

③貫徹任人唯賢原則。即根據個人的才能而不是根據個人背景和人際關係量才使用,公開競爭,擇優錄用,保證人們具有均等的任用和晉升機會。

④實行功績考核製。即嚴格按照工作任務等較為客觀的標準來確定公務員的工作績效,並以此作為決定公務員升降和獎懲的參考。

⑤對公務員進行統一管理。即由全國統一的公務員人事管理機構,依據全國統一的公務員法規和政策,對各部門的公務員實行直接或間接的綜合管理。

⑥注重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創新的一個新特征。它徹底否定政黨分贓製倡導者所謂的“政府工作人人皆可為之”的理論,把是否具有現代公務職位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作為錄用公務員的重要標準。

⑦奉行政治中立,講究職業道德。為保證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西方各國一般都對公務員奉行“政治中立”原則,要求公務員必須忠於國家、忠於職守、為國效力、保守國家機密,不得公開發表政見或對政府進行任意批評等。“政治中立”被西方各國視為公務員必須遵從的職業道德。與此相適應,西方國家也要求公務員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榮譽感和責任心,要遵守廉潔奉公、嚴守機密、克製言行、不參加任何經商贏利活動等職業道德規範。

總之,不斷完善的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在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維持多黨競爭條件下國家政權的穩定性和國家政策的連續性等方麵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同任何一種社會政治製度一樣,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如過分強調公務員係統的封閉性、開放性明顯不足等。

(2)我國公務員製度的特點。我國的公務員製度具有後發性的特點,它是在西方國家公務員製度確立一個多世紀且已經比較成熟之後才逐步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同時,它又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的大國實行的。因此,我國建立和實行公務員製度既有形成的製度模式可資借鑒,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現學現用。有鑒於此,要科學、全麵地把握我國公務員製度的特點,就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麵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