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 不能隻有夢想沒有路(2 / 3)

這和目前很火的市場定位理論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市場定位理論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A.裏斯和J.屈特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提出來的。裏斯和屈特認為:“市場定位是你對未來的潛在顧客的心智所下的工夫,也就是把產品定位在你未來潛在顧客的心中。”菲利普·科特勒對市場定位的定義是:所謂市場定位就是對公司的產品進行設計,從而使其能在目標顧客心中占有一個獨特的、有價值的位置的行動。市場定位的實質是使本企業和其他企業嚴格區分開來,並且通過市場定位使顧客明顯地感覺和認知到這種差別,從而在顧客心中留下特殊的印象。市場定位的目的在於影響顧客的認知心理,增強企業及其產品的競爭力,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增加產品的銷售量,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按照艾爾·列斯與傑克·特羅的觀點,定位,是從產品開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於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你自己。定位是你對產品在潛在顧客的腦海裏確定一個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產品定位在你未來顧客的心目中。傑克·特勞特認為,所謂定位,就是令你的企業和產品與眾不同,形成核心競爭力;對受眾而言,即鮮明地建立品牌。

個人在社會、曆史、時代中的自我定位跟市場定位有相同之處,就是可以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在天賦和興趣基礎上進行自我設計,以便“使自己的才能比別人更適合時代的需要”,從而達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最大限度的共振與重合,實現個人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比起個人、產品、服務和機構的自我定位,“社會”和“國家”的“定位”要艱難得多!因為“社會”、“國家”和“時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係統,是製度、經濟、文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複雜有機體,受各種現實和規律的共同製約,任何人、任何機構都很難甚至幾乎完全不可能對它進行“理想設計”,甚至要認清它在時間(曆史)和空間(全球)中的現狀都很難!你定位或不定位,它都在那裏!你設計或不設計,它都在發展運動。

因此,這裏所謂“定位中國”,不是不自量力地試圖去“設計”中國,而是努力撥開信息的種種迷霧,試圖用時間的經度和空間的緯度,去測量一下它在世界曆史中的具體位置,將今天的中國放在更長遠的世界曆史長河中去考察、去分析、去研究,從而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進而找到自己更明晰的方向。

就像一個人在莽莽大山中,要確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並不容易,他要跳出這個大山之外,借助導航儀、指南針、衛星定位係統的力量,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具體位置,以及哪個方向不是懸崖、哪個方向不會越走越遠。

定位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隻看眼前是永遠看不清楚自己和時代的。新浪微博用戶“影像廈門”說得好:“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為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看人看己看國家看時代,坐標和定位至關重要。很多人把眼前看得太大太重要了,鼠目寸光、一葉障目者比比皆是。

本書一共九講,基本上把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了解的基本國情和自我定位都囊括了,是一本係統深入國情的國情書。本來還有一講單獨談國有企業的,由於書中部分內容已有所涉及,加之《2020我們會不會變得更窮》一書已有專門章節分析,暫時放棄。還有一講特別重要,《改造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由於寫作極其艱難,而且,它和我正在“騰訊·大家”的“中國,你把靈魂丟了”係列專欄文章結合在一起更為係統,是思維方式的全麵顛覆與梳理,所以這一課留在以後講,文章也等將來與“靈魂”係列一起結集。

一年的大學講台生涯,加上圖書《窮思維富思維》中的思考,再加上現在寫作的“靈魂”和思維方式係列,我始終在想一個問題:大學教育乃至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正確的知識和真理的傳播嗎?似是而非。如果說中小學要培養基本的公民素養和進行各種知識鋪墊,那麼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在課堂上,我一直跟同學們強調一個問題:任何結論都可能不是唯一正確的,都是可以質疑的,老師隻不過是提供一種可能的思考方法和路徑。

竊以為,大學首要的任務,或者推而廣之,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養成人們良好的、正確的思考習慣和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與結論的傳播與灌輸。教育是平等、自由、開放的探討,不是單向度的簡單灌溉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