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第一章故鄉

故鄉,很美,很美,四麵環山山清水秀。東山之上樹木蔥蔥,一株株鬆樹傲立其間,像是一個個忠誠的衛士盡忠職守,曆風霜雨雪,經春夏秋冬,不懼嚴寒酷暑,就這麼就這麼站立在這山尖之巔,像士兵的凝望,凝望著前方,那裏是一條奔騰的河流,從北方的天際而出,從林立的山峰間呼嘯而過,映著陽光,像是從天際垂下的一條如玉的絲帶,是那麼的潔白,那麼的無瑕。

俯眼回眸,山腳下是一條清清小河。它沒有左側唐河的波浪洶湧,急流回旋,有的隻是嘩嘩的音符,如同跳躍的樂章,它沒有奔放豪邁的氣概,有的隻是溫婉中帶著的柔情。伴著水中的遊魚,輕撫著河灘上五顏六色的石子,像是一個身披五色霞衣的溫婉少女。

它的名字卻是很響亮,拒馬河。關於它還有這一個美麗的傳說,天上的仙女下凡人間,被這裏的美麗景色吸引,坐在河灘上的一塊巨石上休息,哪想到清淨被擾,楊六郎帶著部將跨河而過,提醒仙女身後有金兵,燒殺擄掠,****婦女,無惡不作,希望女子同他們一起暫避鋒芒。仙女感其善良,伸出三個手指,溫順的河水由半米之深,暴漲到三米之高。金兵縱馬而來,看到眼前的情景也隻得望河興歎,拒馬河之名由此而來。

過了河灘,是個高三米寬三米的堤壩,對與為什麼這麼修建,據老人將是因為仙女的提示,水在大也不會超過三米之深。事實也確實如此,不管雨季河水怎麼暴漲濤濤,最大的一次也不過是與堤壩齊平,從沒漫過河堤一說。

至於寬三米,就不知道是何來曆了,但是這卻很方便鄉民的生活。因為這條堤壩被水泥和石塊從新整修過,幹淨平整,筆直向前有一千米之長。

堤壩有處三米的缺口,那裏是方便大家洗衣洗菜的通道。這條道路筆直向前,往上延伸,終點是個高大的廟宇。

這裏是誰的廟,無從知曉,有人說是仙女的,有人說是供奉的菩薩,有人說是二郎神的廟宇,一切都無從考究。

這裏是全村最高的建築,廟宇的地基是用青石條堆砌而成,有三米之高。台階不是正對著路的,是從左右兩側而上的,長寬三米的正方形平台,對麵是青磚蓋成的廟宇,裏麵左右兩側個三個三米高的立柱,立柱的材質不清楚,有成人的一抱之粗。這算是個三間屋的構造,中間有立柱支撐,空間很大。

楊銘就是出生在這個村莊,這裏在河的西側就叫西村和的東側就叫東村。這裏群山環繞,河流交彙,但是並不偏僻,這裏是三條路的交彙處,兩條河融和之後奔向東方的新河流,也算是三條河流的終點和起點。

因為這裏位置特殊,在古代這裏就是驛站,傳遞軍情的所在,驛站這個名字沿用至今。這裏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裏發生過不少的戰爭,最有名的當屬楊家將的故事,形成了很多傳說廣為流傳。

從楊銘記事起,這個廟宇就不再輝煌。聽老人們說起廟前的廣場以前有很多精美的牌樓,但是破四舊運動的展開,一切都不複存在了。

廟宇也變成了磨坊的所在,裏麵更是粉塵飛揚。有時還能看到碩大的老鼠穿出,這裏成了動物的天堂。立柱上斑駁的紅漆也被粉塵所掩蓋,橫梁上的蜘蛛之網都顯得不堪重負,迎風飄搖,好像隨時都會破碎的樣子。

楊銘小的時候最喜愛的一個人那就他的姥爺,姥爺雖然鬥大的字不識一個,但是他心靈手巧,木工活做的精湛無比。他四處給人家做家具,也算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了。

因為楊銘家這裏是四方雲集之地,隔幾日就會有個集市出現,方便大家購買東西,同時這裏也是鄉鎮府的所在之地,有事要辦就在這裏落腳。同時會住上一宿,那時家裏還沒有電視,晚上的娛樂活動就是聽故事。

姥爺會講很多妖魔鬼怪的故事,楊銘每回都聽的津津有味,但事後獨自上廁所的時候,都是害怕不已,院子裏的燈照不到那裏,有星星月亮之時還好,要是沒有周圍黑漆漆的一片,萬物寂靜,很有些妖鬼出沒的意境。

楊銘每回上完廁所都要嚇得半死。

但是楊銘卻很期待姥爺的下次光顧,因為那是自己可以發揮想象的,光怪陸離的,妖鬼神的世界。講多了故事就有了重複,可是楊銘還是聽的精精有味。因為他在幻想,他在精神的世界裏同那些個神鬼接觸。

楊銘在九歲時生了一場病,病的毫無緣由,就是昏迷不醒,一直睡了三天,才清醒過來。父母這三天是膽戰心驚,求醫問藥,燒香磕頭,辦法用盡。姥爺更是自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