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地說,“德爾斐法是采用函詢調查,對與所預測問題有關的領域的專家分別提出問題,而後將他們回答的意見綜合、整理、歸納,匿名反饋給各個專家,再次征求意見,然後再加以綜合、反饋。這樣經過多次攤牌循環,而後得到一個比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較大的意見[4]。”同專家會議法相比,它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①匿名性。在調查過程中,不暴露專家姓名,專家之間互不相知,這樣可以客觀發表意見,心理壓力小。②函詢和反饋。在預測過程中,要進行幾輪(三至五輪)征詢專家意見。預測機構對每一輪的預測結果作出統計、彙總,作為反饋材料發給每一位專家、供下一輪預測時參考,從而達到相互啟發、提供預測準確度的目的。C統計預測結果。德爾斐法在性質上是一種建立在專家主觀判斷基礎之上的預測方法。
因此,專家意見的傾向性和一致性,就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而要了解專家們意見的傾向性和一致性,對反饋收集的意見進行合理的統計分析是必須的。在這裏,意見的傾向性主要指大多數專家的意見傾向什麼,統計上稱之為集中趨勢;意見的一致性主要指專家的意見是否集中和集中到什麼程度,同一問題反過來說則是分散程度,統計上稱之為離散趨勢。通常,集中趨勢低而離散趨勢高表明一致性程度差,作為預測依據的價值相對就較小;反之價值相對就大。
德爾斐法的實施程序,除一般通用的確立預測目標,選定預測項目、成立預測機構、選聘預測專家、設計調查表之外,常規的德爾斐法一般詢問調查四次,或者四輪,各輪的內容依次為:
第一輪:專家們可根據預測對象以各種形式提出有關的預測事件並寄回預測組織者。組織者對此進行綜合整理,把相同的事件統一起來,剔除次要的,分散的事件,用準確的術語提出一個“預測事件一覽表”(即清單)。第一輪詢問調查表是完全沒有框框的,專家可以任意回答。
第二輪:把綜合歸納好的預測事件一覽表發給各位專家,要求他們對表中所列事件作出評價並說明理由。組織者根據反饋的調查表,整理出結果,並將此結果再返回各專家。
第三輪:專家組的成員得到反映專家組的意見和論據的綜合統計報告後,對所提論據進行評價,並重新進行預測和陳述理由。各專家把重新預測和評價的回答寄回組織者,組織者綜合歸納,而後再返回應答者。
第四輪:各專家據上述要求再次進行預測,並視具體要求作出或不再作出新的論證。組織者根據回答,得出預測結果。
經過上述四輪,征詢專家們的意見可以相當協調和一致性,當然並不一定非要四輪不可,應視專家取得意見一致的程度而定。
德爾斐法自從產生以來,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受地區和人員的限製,用途廣泛、費用較低,且引導思維,可提供一種預測的係統方法。但它也有缺點,如預測結果受主觀認識的製約;專家的思維局限性也會影響預測的結果;而且在技術上仍不夠成熟等。
(二)定量預測方法
1.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時間序列預測法,是指觀察或記錄到的一組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數據。如某地區人均收入的曆史統計數據等。實際數據的時間序列,展示了研究對象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變化過程,因此,可以從中分析和尋找其變化特征、趨勢和發展規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