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丁磊帶隊的方式跟陸古華完全不同。陸古華走的是親民路線,他對誰都和和氣氣,遇到什麼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如果大家意見不統一,他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一些調整。而丁磊從頭到尾都是鐵青著臉,好像隊員的表現讓他很不滿意。他根本不會聽隊員的意見,如果有隊員提出不同意見,他把眼神一閃,說,“聽你的還是聽我的?”他出發前把登山方案跟大家說好,要求大家必須嚴格按照他的方案走。

另外一點,兩個人帶隊的目的也不同。陸古華的目的是要大家愉快,身體要愉快,心情更要愉快,讓隊員把登山當成一次踏青,當成一次走親訪友,讓隊員之間多交流,多了解,以後能夠成為經常走動的朋友。他帶隊員登的是山,看的是山,但他更多的是讓隊員了解身邊的人。丁磊則完全相反,他不鼓勵隊員之間多溝通,他注重的是教隊員的登山技巧,進了山後,他會讓隊員停下來,教大家觀察樹的方向,茂盛的一邊,肯定是東方,因為那是陽光照得最多的一麵,如果在樹林裏迷失了方向,大家就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尋找出路。但他說也有例外,那就是刮過大風或下過大雨後,會把樹的朝向打亂,這個時候大家就不能用這個方法。還有,如果在山林裏迷失了方向,一定要往泥土多的地方走,而不要往石頭多的地方走,石頭多的地方往往就是懸崖,特別是在夜裏,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而泥土多的地方往往會有溪流,順著溪流,就可以下山。不過,他說這個也是不能照書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是在夜裏,那就要小心了,因為山上的溪流,經常會出現瀑布,有高有低,對於尋路的人來說,無論高低,掉下去肯定凶多吉少。

麻妮婭不知道陸古華和丁磊兩人誰的登山水平高一些,但她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兩人的性格差異。相對來說,丁磊的個性更強一些,他認定的事情,不會隨意更改。而陸古華呢!他也是很有性格的人,但相對來說,他的性格要溫和一些,會更耐心一些,他會慢慢地等待機會的出現。

跟丁磊從玉倉山回來後,麻妮婭給陸古華打了一個電話,說她現在想跟他合夥開登山俱樂部了。麻妮婭能夠聽出陸古華的高興,可他克製得很好,他問麻妮婭“你真的想好了?”其實,對於麻妮婭來說,哪裏僅僅是想好的問題呢?她發現在這短短的三個多月時間裏,自己已經愛上登山這種運動了。有點上癮了,每個星期都想到山上爬一爬,在深山裏睡一個晚上,過一個隻有鳥叫和蟲鳴的夜晚。對了,在山上的夜晚,她還聽見草葉相撞的聲音,很像兩個人在耳語;還聽見泥土吸水的聲音,居然響得像放鞭炮。這些都是她以前想也沒有想過的。當然,也給了她以前沒有的樂趣。她還驚奇地發現,重新開始登山以後,箍在身上那個無形的鐵圈不見了,也沒有再夢見鑽那個沒有出口的壁洞。心情一天比一天開朗起來。她還有什麼理由不跟陸古華開登山俱樂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