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悠久的水文化曆史。從傳說中的女媧補天到現實中的大禹治水,從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到今天的三峽、小浪底水利樞紐,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治水的曆史。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水務實踐中,不僅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產品,而且通過對水的認識、感悟、理解和思考,產生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哲理,留下了豐富的精神產品,構成了中華水文化的豐厚底蘊。
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同樣要得益於水文化的發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聞名天下,正是因為有了西湖。然而西湖美景名揚中外同樣是與它的水文化底蘊分不開的。從遠古的神話傳說到蘇軾筆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西湖的繁榮總是有著深厚的水文化底蘊的。近年來,杭州市打出“人文之都”、“愛情之都”的旗號,將西湖人文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杭州市將西湖作為文化根基進行再開發,以西湖為平台,重新恢複西湖博覽會來招商引資,通過文化娛樂活動如煙花大會、茶文化節等打造西湖品牌。
這正是一個擁有水文化、善於利用水文化的完美體現。
武漢東湖年遊客接待量不及西湖的十分之一,旅遊收入不及西湖的六分之一。東湖雖然經曆了50多年的開發建設,但在旅遊景觀、設施、交通等方麵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上水質惡化、湖麵一度被填占、資源喪失等問題,這些更是不斷困擾著東湖的發展。
東湖要發展,在水文化上做文章應是其重點之一。
中國的文化景觀積澱著種種的中國文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文地理性質。景觀與文化相互影響,景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景觀,河流的景觀以及河流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對人的感官產生刺激,人們對這種刺激會產生感受和聯想,文化是景觀形成與變化的一個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觀。
水文化在景觀旅遊業中的反映更是多側麵多角度的。對水賦予文化色彩,在景觀旅遊中得到充分的顯現和發展,水的旅遊景觀主要有:人格修養類、崇拜景仰類、人文景觀類、風俗時尚類、文體遊樂類、工藝美術類、建築工程類。
如以治水、水資源開發的重大工程,是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改造和開發利用的成果,是勞動人民辛勤與智慧的結晶,是曆史與現實、科學與進步的高度文化積累。除了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以外,其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諸如都江堰、葛洲壩、長江三峽等工程,還有大運河、眾多的湖泊、水庫開發都成旅遊業的新景點。
由此看來,一座城市的興衰與水是息息相關的。擁有水並且能夠科學而合理地利用水,讓水與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縱觀曆史,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曆來就是人口經濟最繁榮的地方,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典型之一。反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其人口數量、經濟能力均明顯遜於前者。
城市的發展和繁榮要得益於水文化的發展。然而,隨著城市向高度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水文化建設方麵也存在很多問題。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水資源,城市的生存發展更是要依靠水。決不能讓城市的快速發展建立在破壞水資源、破壞水文化上麵,那樣就如同飲鳩止渴。
近些年來城市水文化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景象。對一座城市而言,要大力宣傳水文化,提高全民的護水、惜水意識,創造居民親水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對水的合理開發利用。同時,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水文化環境,繁榮水文化事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動,提供精良的水文化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和層次。另外,要以城市水域為舞台開展多樣的水上運動、水上旅遊觀光、水上遊樂等各種水文化活動,對現有的起著保護水文化設施的城市防洪大堤等加強保護和維修,同時結合城市水文化曆史積極興建水文化展覽館、水族館等新的水文化設施,積極開發沿江公園、濱水廣場,修建親水建築、親水設施和藝術小品等,讓親水建築成為城市的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