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羅伊德所有關於神話的理論,可以說完全建立在一種泛性論的基礎之上。弗羅伊德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發現,在所有後來變為精神神經病患者的兒童的精神生活中,他們的父母親起了主要的作用。愛雙親中的一個而恨另一個,這是精神衝動的基本因素之屍。弗羅伊德由此而推論:所有的兒童在其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殺父娶母或恨母戀父的傾向,這就是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和厄拉克特拉情結。人類的神話,圖騰、宗教,無不與這兩種情結密切相關。弗羅伊德在考察了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俄狄浦斯王》之後,指出:“俄狄浦斯的傳說起源於某個原始的夢的材料,這個材料的內容表明孩子與雙親關係中令人苦惱的障礙是由於第一個性衝動引起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傳說,正是以幻夢實現的形式,對人類的亂倫欲念提出了正嚴的替告,“正如這些夢在被成年人夢見時伴隨著厭惡感一樣,這個傳說也必然包含著恐怖與自我懲罰。”弗羅伊德在他1912年出版的《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更把這種戀母(或戀父)情結以及對亂倫的恐俱說成是古代圖騰、禁忌與宗教的根源。弗羅伊德通過古希臘的提坦係列神話假設,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父親統治著一群兒子。這位父親獨占了所有的女人。於是,兒子們在童年的時候,就有了除掉父親,獲取心愛的女人的幻想。於是,成年後,兄弟們聯合起來,殺死了父親。可是,問題接著又來了,兄弟之間為了女人又發生了激烈的竟爭,每一個人都希望像他父親一樣擁有所有婦女。可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像他們的父親那樣取得絕對的權力,於是隻好製定防止亂倫的法律,於是就出現了圖騰與外婚製。弗羅伊德說,“圖騰宗教是導源於兒子們的罪惡感,他們為了減輕此種心理而以服從它的方式來請求父親的寬怒。”“圖騰體製,就某種觀點來說,它是兒子們與父親的一種契約行為,這是因為,就圖騰來說,它提供了一位父親所能提供給他的兒子們的一切幻想保護、照顧和恩惠而人們子們則保證尊重其生命,即,保證不再用對付其父親的手段對待之。”弗羅伊德認為,圖騰宗教不僅表現出兒子們的悔恨和祈求贖罪的心理,同時,它也意味著對戰勝父親的一種紀念。弗羅伊德進一步推論:
神本身實際上就是一種圖騰動物,它是在較後期滲人宗教感情才轉變而產生的。圖騰可以說是人們對父親影像的第一個替代物,而神則是稍後才產生的,在此期間父親的影像又恢複到了人的形象。
弗羅伊德對基督教的“原罪”說的剖析也使用了從前他在剖析俄狄浦斯悲劇時的心理分析模式。他認為,人類之所以帶有原罪,實在是因為人類在童年時曾有過暗殺夭父的念頭。人類把天父視為性愛上的第一大障礙,所以一直想除掉它。雖然這隻是一個念頭,並沒有真的實施謀殺,但這也是一樁不容饒恕的罪過了。
因此,在基督教中,才有耶穌替代人類向天父贖罪的事發生。弗羅伊德說,在基督教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所犯的罪必然是極為嚴重的罪,因為必須要經由耶穌的犧牲才能補償此種原罪。對父親的贖罪還包括了對女人的完全棄絕,因為女人被視為反杭父親的起點。不過,也就在這個觀點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矛盾情感的情況存在。當兒子在盡最大的可能償罪時,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他達到反抗父親的願望。因為他自己終於被列為神,或者說終於取代了父親的地位。
弗羅伊德的泛性論受到了他的學生、瑞士心理分析學家容格的反對。容格認為,“性欲隻不過是所有生活本能之一許多心理與生理功能之一而已”,僅僅用性來解釋整個人類的一切文化現象,是片麵的,沒有說眼力的。他對弗羅伊德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這種立體的心理學結構進行了改造,將人類的意識分為兩個層級: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從而提出了著名的原型說。容格認為,從太古以來,人類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經驗長期積累,沉澱在每一個人無意識的深層。這深層無意識中的內容並非是個人的,而是集體的,普遍的,是曆史在種族記憶中的投影,這就是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又叫做“原型”。而神話,圖騰等,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集體無意識(原型)的顯現。“原始意象即原型無論是神怪,是人,還是一個過程都總是在曆史的進程中反複出現的一個形象,在創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現的地方,也會見到這種形象,因此,它基本上是神話的形象。”容格對古希臘母女合體神話進行了有趣的研究。在古希臘,一些被崇拜的女神大多有一段扯不清的角色變換曆史。比如琅耳塞福涅這位統治地獄的女神,在希臘人入侵巴爾幹半島之前就已受到希臘人廣泛的崇拜,希臘人占領巴爾幹半島之後,對拍耳塞福涅的崇拜就同對處女神科瑞的崇拜混為一體了,新的神成了拍耳塞福涅一科瑞。而科瑞在一些地方又被尊為豐收女神了,這又顯然是同母神和豐產女神得墨武耳混為一體了。所以新的母女合體神拍耳塞福涅就又變成了得墨特耳的女兒。容格認為,在這個神話係列中,顯然包含了人類代代相傳的那種與時間抗衡而祈求永生的原始心理。因為,很顯然,母與女的重合實際代表著成熟青春的重合,老年與青年的替換,表述了古代人類對生命的糊糊而執著的關切。容格說:“從人類社會形成之初起,就留下許多痕跡,這些痕跡表明人類努力}}予他朦朦朧朧的,}想一種表述形式”,人類的這類神話正是人類“朦朦朧朧思想”的一種“表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