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社神不叫句龍,而是大禹。不過,在民間,老百姓可並不管土地神(社神)到底叫什麼名字,他們依然年年按照舊習俗,祭祀著他們的福神土地神(社神)。
六、《九歌》中的神抵
大司命,少司命
大司命,少司命,原被視為天上的星宿或星神。王夫之《楚辭通釋》認為,“大司命統司人之生死,而少司命則司人子嗣之有無,皆楚俗為之名而祀之。”可見,大司命,少司命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生命之神。台灣學者王孝廉先生認為,大司命、少司命既是古時的星神,同時也是生命之神:
《楚辭》的司命和少司命是古時的星神,也就是《甘氏星經》所說的“司命:星在虛北”的度北二星。皮北之地是水神頗項所治的幽冥之國,所以司命二星也是司掌人類生死清趙璐:《名山縣誌》卷九。轉引自袁坷:《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第命運的神,司命二星與玄冥同處北宮,但卻不是一個神。也有學者認為大司命是大厲疫鬼,是瘟神,少司命是青春之神,愛神。不過,這些解釋大體上仍是圍繞著生命神這個中心而展開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祭祀司命已成為一種風尚。可以想見,處在自然與社會所構成的雙重困苦中的古人們,是多麼的希望冥冥中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來佑護他們,讓他們過上健康而快樂的生活。
湘君、湘夫人
湘君、湘夫人原本是指舜的兩個夫人:娥皇、女英。她們是堯的兩個女兒。唐代韓愈《黃陵廟碑》說:“堯之長女娥皇為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述異記》說:“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說:“舜。死於蒼梧二妃死於湘、江之間,俗謂湘君。”可見湘君、湘夫人是兩位姊妹女神,有時還可同稱湘君。李白詩曰:“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卜丹青畫出是君山。”
可是,在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卻分明是一對配偶神。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蕭兵先生指出;”二湘山湘水之神本都是土生土長的毋來氏族女神。
一隨著毋權的式徽,父來氏族的興起,東方夷人集群勢力的南下,產生了湘山(九衰山)大神與帝舜(帝俊)相疊合的男性大神湘君,湘水女神也就做了他的夫人。這是很有道理的。《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諸,目吵吵兮愁予,”《湘君》中:“望夫君兮未來,以參差兮誰思”,正是這對陷在戀愛中的神抵相思綿綿的愁緒的真實寫照。由於屈原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神抵間的愛情,因此他們的愛情就顯得格外動人了。
東皇太一東君東王公
東皇即《東皇太一》中“穆將愉兮上皇”句中的上皇,也就是天帝。太一,有的解釋為星名,是夭之尊神;有的則解釋為“太乙”,是光明之神,如《搜神記·太乙》解釋說:“授漢書,劉向校書天祿閣,有老人著黃衣植宵攀而進,見向在暗中,遂出杖端火,照向讀書,問其姓名,答曰:我太乙之精。”《太平禦覽》卷二引《五經通義》:“天皇大帝亦名太一”。《史記。封禪書》說:
“夭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
可見,東皇太乙既為宇宙尊神(星神),也是一位人神而且不是一般的人神,而是一位統攝神和人類的地位最高的神。屈原將《東皇太乙》放在《九歌》之首,其目的正在於標示它的地位。
東君,有人說他是日神,有人說他是月神,有人把他和東王公二合為一那麼,東王公又是誰呢?
據說,東王公是元始天尊與太元聖母以東華玉真之氣配合化生的。東王公出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墟,因此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號稱扶桑大帝東王公,又稱元陽父扶桑大帝。他起初長著十三顆腦袋,意味著他將統治三萬六千年。後來他居然住在東荒山的一個大石屋中,這時雖已合成一個頭顱,但容貌仍極奇怪:
身高一丈,頭發皓白,體形象人,臉麵象鳥,還長著一根老虎尾巴。他騎著一頭黑熊東張西望。這和他後來戴三維之冠,穿九色雲霞之衣,道貌岸然而神聖不可冒犯的莊重形象,差別極大。據說這是由於他和西王母結合的緣故。
傳說,昆侖上有根銅質的天柱,高聳入天。這圓圓的夭柱,周長三千裏。天柱的周圍,遍布屋宇,仙人九府就在這裏。屋宇上方有一頭巨鳥,名叫希有。這鳥很大很大,光是背脊上兩翅交接的一塊小地方,就有一萬九千裏,希有不鳴不食,總是朝南而立,張開兩具。東王公在它的左具之下,西王母在他的右翼之下。每隔一年,東王公和西王母就登上希有的羽翼,相聚一次。
東王公和西王母結合之後,共理陰陽二氣,育養大地,化生萬靈。凡是夭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的,統歸東王公掌握。他還和西王母一起考核男女真仙品階功行,提出升降意見,征得太上大道君和太上老君同意後,上奏元始天尊。塵世間的興廢盛衰、福運災厄、舉善黝惡的一切人事,東王公也有主宰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