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圖騰崇拜(3)(1 / 3)

我國古代有關皋陶的出生、禱機和窮奇的外貌的傳說,更把人與虎這種動物之間的特殊關係揭露無遺。《春秋元命苞》說,在堯為夭子的時候,在一個晚秋的日子裏,堯忽然夢見白虎送來一個長著馬嘴的人。堯的母親叫扶始。她在登高坡時,看見一隻白虎,白虎周圍雲氣蒸騰。扶始於是感生皋陶。扶始是接納了白虎的精氣而生下皋陶的,皋陶自然與白虎有血緣關係了。至於禱機,《神異經》說他“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麵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窮奇呢,《神異經》也說他“狀似虎,有翼能飛”,禱機和窮奇,無疑也是被視為虎的子孫的了。然而,皋陶、禱機和窮奇,在古代神話性曆史中,屬於兩類完全不同的人。皋陶是舜的賢醫,是善斷刑獄之神。他狀貌奇特,臉色青綠,嘴似馬口。

他公正廉明,又有一隻獨角神羊協助他破案斷案,在他的手下,有案必破,有冤必伸,因此,他成了中國古代法律的象征。和皋陶一樣同為虎子的禱機和窮奇恰恰相反,他們是邪惡、破壞的化身,是被堯流放的是“四凶”中的主角。《路史後紀》說皋陶本名慈,因受封於皋,故名皋陶。《史記五帝本記集解》則說禱機即鯨,窮奇即共工。由此可見,皋陶,禱機,窮奇可能都是崇拜虎圖騰的氏族首領,不同的隻是皋陶是後來較為興旺發達的一族,而禱機和窮奇卻是被剪滅或沒落的氏族而已,後來的神話對他們采取不同的裹貶態度,其原因大概就是如此了。

從現代民族學人種學資料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證據,來證明虎圖騰製曾經存在於古代很多氏族部落的事實。彝族、土家族、傈傈族、柯爾克孜族、白族、傣族、路巴族、藏族、赫哲族,至今還保存著虎祟拜的古俗。土家族人將白虎奉為家神,號稱虎族、虎蠻。祭祖時,祭案上要蒙上虎皮,表示他們為虎的血族;白 族人也自稱為虎氏族,在他們的四十多種他稱中,有十一種為虎人。碧江縣托托村虎氏族臘修的子孫共十一代,一直以虎為氏族標誌,禁吃虎肉。藏族人把老虎當成戰神來崇拜。在藏族的英雄史詩中,經常出現火焰虎神,靈虎戰神,紅靈虎,幸運王子火焰虎神等。這些虎神往往麵色火紅,長發染滿鮮血,身穿犀牛皮愷甲,或騎瘋狂母老虎,或持銅劍提人頭,或持長矛挎硬弓,統領十萬空行讚神大軍,神威衝天,所向無敵。

傈傈族、路巴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差不多都流傳著虎傳人類的神話。傈傈族的神話說,有一個姑娘上山砍柴,途中遇虎,虎變為美男子,於是兩人結婚,生育了虎氏族。路巴族的神話說,從前,有個村寨,沒有一個男人。村裏有一對姐妹,叫尼英、尼略。

她們為了傳宗接代,到處尋找配偶。姐姐尼英遇見了一隻老虎,這隻老虎經常給她送肉,雙方有了感情,於是結為夫妻,繁殖出了後來的“巴德”氏族(即虎氏族)。彝族的神話說,在遠古時候,天神發洪水淹沒了大地,世上一切全被淹沒了,唯獨剩下一個大葫蘆漂流在水上。洪水退後,天神說:“世上要重換一代人,地上要重開一次花!”他把神仙找來,問他們見到水上的葫蘆沒有,神仙回答說沒有見到。天神在小蜜蜂的指引下,找到葫蘆。葫蘆裏走出一男一女。天神要他們成親傳人種。他們說兩兄妹不能成婚。

天神走後,兄妹倆在大山上住下來,日子一久,他倆生下七個姑娘。七個姑娘長大後,沒有男人與他們成親。後來,為了傳人煙,七個姑娘與一隻虎成了親。七姐妹生下九個兒子,四個姑娘。過了好些年,九個兒子和四個姑娘都成親了。九個兒子東南西北到處走,後來就變成了九個民族。因為他們的祖先是老虎,彝族就成了虎的氏族。這些神話都無一例外地將動物老虎視為他們的先祖,當作他們的族徽,這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虎是這些民族的圖騰的事實。

綜上所述,虎圖騰最初可能主要存在於黃河流域,大約由於戰爭、氣候、物質條件等方麵的原因,崇奉虎圖騰的氏族逐漸西移,並產生分化。這正是我們在西北許多少數民族中能夠找到虎崇拜遺跡的原因。

五、樹圖騰

樹崇拜的產生,可能起源於一種生命崇拜,《山海經》中所謂的“不死樹”、“甘木”、“壽木”,正表現了古人在人的短命與樹木的恒久的對比中所激發的對樹的神秘生命力的崇拜。樹崇拜也可能與農事活動有關。晉幹寶《搜神記》就曾講到一位名叫黃祖的女性樹神的故事。這位樹神見久早無雨,農人困苦,便求天帝同意她為農人們降了一場大雨。後來農人專門為這位樹神立祠,以感念她的功德。《古小說鉤沉》所輯《列異傳》也講到武都故道縣的怒特祠,說此祠就是紀念大梓神的。古人們可能認為氣候的變化與莊稼的收成都與樹木有關,故而對樹另眼相看,並且不惜建祠設供,敬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