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幽默諷刺神話(3)(1 / 3)

紀晌出身於書香門第,二十四歲領順天鄉試解額,三十一歲中進士,曾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學監事,並主持過《四庫全書》的編纂,基本上可說是位極人臣,地位顯赫。乾隆對他已經是夠“皇恩浩蕩”了,紀峋也確實在他的一些詩文中向皇帝老子感過恩、頌過德。然而,’紀晌絕非一個平庸的官僚,對皇帝感恩戴德是一回事。對社會的認識與批評是另一回事。這一點,紀晌心裏非常清楚。而且,紀晌一生,總的來說官運頗為亨通,但他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他曾遇到一次重大的挫拆一當他任侍讀學士時,他因泄露機密罪被遠滴至新疆烏魯木齊。這一次挫折,一方麵使他嚐到宦海沉浮的滋味,一方麵也使他有機會親眼看到社會的險惡、百姓的艱辛、官僚統治階層的腐敗。因此,當他三年之後遇赦返京後,他已經飽經社會風霜,深味人間冷暖。盡管乾隆提拔他擔任了更重要的職位,他卻並沒有因為那些為人羨慕的榮譽而改變他受挫時形成的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念。《閱微草堂筆記》可視為紀峋政治生命受挫後,對社會對人生反思的結晶。盡管紀峋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益於勸懲”,而“不乖於風教”,也就是說,他對統治者仍然抱有某種幻想,而且他還在這部書中宣揚了一些封建正統觀念和因果報應思想。但他的一些諷刺作品(如上所舉)對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罪惡、封建道德的腐敗卻具有重要價值。《閱微草堂筆記》在藝術上也頗有特色。邱煒蔓在《客雲廬小說話》中說《閱微草筆記》五種“體例精嚴,略於敘事,而議論之宏拓平實,自成一家,亦小說之魁矣”,實為中肯之論。

四、(諧鐸》中的幽默諷刺神話舉要沈起鳳的《諧鐸》中,也有少篇幅,借著神話鬼談的外衣,對官場利市和世態人情,極盡譏諷挖苦之能事。盡管魯迅認為沈文“意過徘,文亦纖仄”,但書中精彩的諷刺篇章,依然有著玩味無窮的深意。

《狐媚》是對一個言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辛辣嘲諷,同時也是對人類(男性)共同的虛弱本性的椰榆。一個自稱絕不受女性誘惑的具有“剛鐵般意誌”的讀書人寧生,很快就在一個美麗的狐狸精麵前繳械投降,成為女狐肉體的奴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自負的讀書人不僅在兩性戰鬥中不堪一擊,在文化的竟賽方麵也甘拜下風女狐一番強調奪理,無中生有的引經據典竟叫這位寧生張口結舌,無言以對竺“媚術雖工,遇我也不售矣”,這是寧生先前的男子漢宜盲。可是到頭來不僅為狐所媚,而且連小命也賠上了。中國有句俗話:英雄難過美人關。這種悲觀主義的男女觀是沈起鳳審視人生的一個起點。他不僅將此篇置於書首,而且認為寧生的遭遇是“朱門上客一麵照心鏡也。打破天下人多少衣缽,亦是我輩大罪過處。”沈起鳳看到了男女之事中“我輩的罪過處”,但在骨子裏依然有“女人禍水”論在作崇。

《考牌逐腐鬼》既諷刺科舉,也諷刺腐臭遷闊的文人。老鬼、少鬼均視人間科舉考試為雞藥、為催命符,因而惡生樂死,來到地獄避難。誰知地獄中最近頒布新政:在陽世歲考之期,地獄中鬼秀才均須赴修文殿歲試,優者受上賞,劣者押入刀山獄,剖剔腸胃。於是,那些不學無術卻愛附庸風雅的老鬼和那些胸無點墨的少鬼們,全都嚇得屁滾尿流了,紛紛丟掉儒巾儒服,逃向地獄黑暗處。看來沈起鳳不僅極痛恨科舉,對冒牌儒生和無聊腐儒也帶有刻骨厭惡。

《老麵鬼》是對以錢沽名的有產階級的嘲諷。老麵鬼鬥大的字都不識,卻偏尋風雅,厚著臉皮擠入文人圈。最後在真儒者麵前露出馬腳、現出原形,變成了一枚小錢。作者諷刺道:“錢神變相,文士說法,如是如是,倉頗造字而鬼哭,周景鑄錢而鬼笑。鬼之不識字而愛錢,其天性耶?乃有識字亦愛錢者,吾不測其是何鬼也。”沈起鳳和清代大多數清高的知識分子一樣,對文人的清高雅潔抱著十分執著的態度。因此,他不能容忍任何不純的文人作風。

文人不能和錢攪在一起。沒錢的文人,不要去想錢,有錢的人也《遮眼神》寫一遮眼神塑像受賄後到法庭去用遮眼法為罪犯開脫,被鐵麵無私的法官當場抓獲,並剝下他的冠帶,塗黑他的麵孔。作者借遮眼神的形象,嘲諷了貪贓枉法、顛倒黑白的官僚,同時也譏諷了那些不學無術的科場作弊者。

《棺中鬼手》通過窮鬼與富(貪)鬼的對比,辛辣地諷刺了統治階級及其鷹犬的貪婪與無恥。因饑餓而死的窮鬼們所需要的僅僅是填飽肚皮,一旦獲得所得所需求的東西,立即心滿意足地縮回鬼手。貪鬼卻全然不同,他的貪求簡直沒有止境。作者通過客商陳景初之口,對那個不願縮回其鬼手的貪婪鬼嘲罵道:“汝生前受兩貫錢,便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究竟積在何許?何苦今日又弄此鬼態耶?”

《香粉地獄》雖然主要寫因果報應,但也不乏諷刺之意。鬼役將王士倫誤為楊士綸,誤將楊世綸拉下地獄。這本身就具有諷刺意味。沈起鳳時代統治階級玩忽職守、草營人命的現實由此而得到反映。地獄中也開辦妓院一一所謂香粉地獄,這既諷刺了清王朝腐敗墮落的現實,同時,也向那些殘害百姓、貪贓枉法的昏官們敲響了警鍾“陽世官宰犯貪酷二字敗露者,遭國法;稍或露網,冥府錄其幼媳愛女,入青樓以償孽債。”貪官們,夭網恢恢,疏而不漏呀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