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文物·文化奇觀(2)(2 / 2)

“桃花源”向何處尋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並記》中描述了富饒、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桃花源”。這本是詩人的藝術虛構,但曆來的人們都津津樂道於尋找“桃花源”那樣的真實原型。

湖南省桃源縣有個叫水溪的山村,就被人們稱作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山村依山傍水,景色綺麗,與《桃花源記》描繪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風光非常相似。從唐朝開始,這裏就修建寺觀殿宇。清代光緒年間又大興土木,不但重修了“淵明祠”,沿山修建的許多建築也都以陶淵明的詩文命名,吸引了眾多的遊人。

江蘇連雲港的宿城山坳,有一片坦蕩美麗的平原。山畔桑竹垂蔭,夾岸桃紅柳綠,良田魚池毗連,人們自然而然地也把它與桃花源聯係起來。而且陶淵明曾親身到過這個地方,因此有人認為,宿城山坳很可能就是桃花源的原型之一。

有人在考察了湘西苗族的曆史後,發現據《苗族簡史》記載,那時的武陵苗族地區,由於生產力低下,物質產品不夠豐富,還沒有出現突出的富戶和顯貴人物,所以人人參加勞動,平等和睦相處,呈現一種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社會現象,這也可能成為陶淵明創作的素材。

“桃花源”究竟純屬作者虛構,還是有真實的原型,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觀世音的性別

觀世音是中國漢族寺廟中常見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地藏、觀世音)之一。由於佛教的菩薩一般都是男的,但人們習慣上又稱觀世音為“娘娘”,那麼,這位“娘娘”究竟是男是女呢?

佛教的一些書籍中,認為觀世音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或說他是阿彌陀佛左右的二脅士,沒有肯定觀世音是個女的。菩薩的形象與裝束,唐代開始基本定型,雖然以女子美的特點來刻畫佛像,但當時的觀世音還不是女相。宋代僧人畫的《觀音》絹圖,畫麵上的觀音略有胡須,也分明是個男子。

在另一些佛教書籍中,也有觀音是女身的記載。如《小乘經》說觀音是妙莊王的第三個女兒,宋代僧人也有用“金藺茜裙”等語言來描寫觀音的服飾。因此,宋代以後的觀音像大都是女相。明朝時,有人竭力否認觀音是女人的說法,但是沒有充分證據。這樣,觀音的性別仍然是個疑案。正因為如此,在一些文學、雕塑、繪畫作品中,觀音就成了不男不女的形象。雖然今天的觀音像大都是女相,但他的性別仍然無法肯定。

孫悟空的“國籍”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一位神通廣大、智勇雙全的英雄,曆來為廣大讀者所喜愛,但他的國籍卻至今未定。

一種觀點認為,孫悟空是從印度進口的,國籍屬印度。因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印度神話傳說中就有“猴猿大鬧天宮”等故事。《西遊記》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根據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的史實以及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寫成的。吳承恩在創作《西遊記》的過程中,也許聽到過印度“神猴法身”的奇聞故事。

然而也有人認為,在中國遠古神話和以後眾多的古籍中,早已有禹的兒子啟裂石而生的傳說以及淮渦水神白猿無支邪成精作怪等神奇故事。

近年,人們在非洲西部的古代陵墓中挖掘出了一個孫悟空的雕像。有人根據這件事猜想,它可能是中國古代對外的巨大影響。因為世界各民族之間的往來交流早就存在,孫悟空可能“進口”,也可能“輸出”。也有人提出,孫悟空這個猴子的典型,恐怕是中外文化所共有的“綜合”形象。

這樣,關於孫悟空的國籍問題,至今還是一個謎。

千年佛壇是誰建造

“婆羅浮屠”這座千年佛壇屹立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中部,該佛壇由一百二十多萬塊巨大岩石構築而成,頂端是一座莊重挺拔的白塔,直插蒼穹。白塔之下,有一條長達四千八百米的三層圓形回廊,分布著72個鍾形小塔和432座佛龕,一尊尊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個佛壇仿佛是一部形象逼真的佛教史,向人們敘說著佛祖——佛陀的豐功偉績。

婆羅浮屠是公元8-9世紀印尼夏連特拉王朝最偉大的建築。可是,這個王朝的曆史卻缺少文字記載。因而,圍繞夏連特拉王朝因何建築千年佛壇,出現了種種不同的意見。

一些學者的結論是:婆羅浮屠是爪哇人的祖先建造的。夏連特拉王朝本是爪哇一個崇尚佛教的王族,它興起和強盛之後,統治者為了在人民心中樹立一個崇拜的偶像,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起了這座宏偉的佛教建築。在一些表現佛教生活的群雕中,多處出現爪哇祖先居住的房屋、廟宇以及生產工具,這些事物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