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葷一天吃素
最近營養學家設計了“一天吃葷,一天吃素”的保健食譜。這種食譜可以避免因葷素雜食引起的營養成分相克,又可以獲得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我國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早就提出“每食必忌於雜”,意即每頓餐不要過於雜亂,反對“五味雜陳”。孫思邈活到101歲,恐怕與“每日必忌於雜”不無聯係。
多食含鉀的食物
適用範圍:大量嘔吐、腹瀉、糖尿病酸中毒、連續使用藥物利尿、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如柯興氏綜合症的部分病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腎炎(慢性)、長期禁食後和厭食病人、長期用皮質激素治療者、大量輸入葡萄糖液的病人等。
飲食原則:多食韭菜、莧菜、芹菜、油菜、花菜、薺菜、香椿、香菜、菠菜、黃花菜、番薯、紅棗、新鮮水果(梅子、杏子、柑等)、幹磨菇、冬菇、榨菜等含鉀較高的食物。
21世紀的流行食品
營養學家估計,21世紀的食品將是低卡路裏、低膽固醇、低鹽和低糖的。
1.微生物製成的合成食品。科學家正著手培養一種微生物,試驗成功後,人們可在實驗室裏製造牛奶,其味道與營養價值和真牛奶完全相同。
2.蔗糖聚脂。美國研製的這種新合成物與快餐中的食油和脂肪相似,但其神奇之處是不含卡路裏。
3.低膽固醇。人們現在吃的雞蛋每個含膽固醇275毫克,但美國某農場所產的雞蛋每個隻含膽固醇190至210毫克,主要是使用特製的飼料、純淨的飲用水、新鮮空氣和類似陽光的人造光線來飼養母雞。
4.不合膽固醇而卡路裏含量極低的豆腐。美國的毛裏那公司生產一種名為毛裏那豆腐,可儲放廚櫃內10個月之久。
養生宜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所謂食補,就是用具有補益作用的食物來增強體質、康複人體。選擇食補可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和口味調劑成各種可口的飯食點心和美味菜肴,增進食欲,促進消化,且食補之品多性味平和,補益力和緩,有百益而無一害。一般認為,春季應進甘涼性的食物,夏季宜食苦寒、甘寒之食品,秋季氣候幹燥,多食涼潤之品,冬季萬物封藏,是進補的大好時機。
鮮桃養人
桃奴,是指發育不良、未熟而僵、凹癟而小的桃子,它具有生津、斂汗、止血、止痢的功效。治腸炎痢疾,取桃奴60克,洗淨用水1碗半急火煎至半碗飲用,能夠止痢退熱。
桃花,通利去便、去痰飲、療瘋狂。如瘧疾發作,取桃花適量研為末,每次溫水送服3~6克,有一定療效。
桃葉,能祛風散腫,通利去便。治風熱頭痛,取鮮桃葉適量,食鹽少許,共同搗爛塗敷太陽穴處,能夠祛風止痛。《嶺南草藥誌》介紹治療婦女月經閉止,取桃葉120克,研碎,煎水服,效果頗佳。桃仁因含有揮發油及大量脂肪油,瀉多補少,桃花又為瀉利之品,故孕婦、便秘及咯血者忌服。
吃花臉水果要削皮
常見有些果攤上賣的梨、蘋果等,其果皮上麵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斑點,像“小花臉”。
此為何故呢?原來果樹若種在距離排放“三廢”的工廠較近,果實生長時就會被許多飄落的細小塵粒所汙染,並且越積越多。果皮上沾著的有毒塵粒,慢慢滲入果實表皮裏,這就很難衝洗掉了。這些“花臉”水果,人食後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買了沾有許多斑點的水果,一定要把果皮削去再吃。
吃雞蛋的科學
雞蛋營養豐富。一般來說,一個普通人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足夠了,多吃無益,而且是一種浪費。
光吃雞蛋也是不科學的。
雞蛋最理想的食法是與米飯或麵食伴和著吃,這樣就可以比較容易為人體所吸收和利用,有益健康,不致浪費。
雞蛋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經化驗證實,約有百分之十四的新鮮雞蛋中含有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同時,生雞蛋中含有一種抗生素物質,常吃生雞蛋,這種物質在人體中積存多了,會妨礙人體從其他食物中吸取營養,對生物素的吸收尤為不利。
飲桔汁過量會生火
桔子汁是桔肉加多糖分製成的,味甚甘甜。中醫認為,過量食用甘甜之品能使脾胃滿悶,不思飲食,即“厭食”。同時還能生“濕渴”,“濕”多粘膩,治療比較困難,是久咳不愈的原因之一。因此,喝桔汁要適量,而且應該對水稀釋後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