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民間習俗奇觀(2)(3 / 3)

意大利人在元旦這天,各家各戶都燃起一爐火,日夜不熄,這樣在一年裏一切都會順利。

法國人把元旦這一天的天氣看成是新一年的年景:刮南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會獲得高產。

美國的除夕之夜,人們在外開篝火晚會。午夜12點,大家一起把舊物扔進火裏燒掉,並圍火歌舞,狂歡至黎明。

瑞士人過年時,從屋外取回白雪,化成水,灑在地上壓塵,然後進行清掃,他們認為白雪化成的水是吉祥的。

希臘的克裏特島上,拜年要帶上一塊大石頭,進屋後把它放在地板上,然後向主人祝願說:“但願你家有一塊像這石頭一樣大的金子。”

保加利亞人在吃年夜飯時,主人要把第一隻羊羔、第一頭牛或第一匹馬駒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人,他們認為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幸福和快樂。

聖誕節在歐美

聖誕節亦稱耶穌聖誕節,是基督教紀念傳說中的耶穌誕生的節日。在歐美一些國家,過聖誕節如同我們過春節一樣,熱鬧非凡。

每年進入12月,人們便開始為過節而緊張籌備。主婦們采購聖誕食品和禮品,各公共場所、街道、商店布置一新,文藝團體準備著各種遊藝節目,許多商店出售製作聖誕樹用的小鬆樹等材料,還出售聖誕花、聖誕燭、聖誕卡片、聖誕郵票等節日用品。

12月24日晚上,是人們互贈聖誕禮品、共進聖誕晚餐之夜。有孩子的家庭在室內豎起一棵聖誕樹,上麵裝飾著彩色燈炮、金銀箔片和用棉花做成的“雪花”,以象征吉祥如意,生命永恒。入夜,一家人聚在聖誕樹周圍,互贈禮物,共進晚餐。

聖誕節期間,基督教徒更為活躍,如隆重舉行“子時彌撒”、“天明彌撒”(彌撒,意即救世主)、參加聖誕音樂會、唱聖誕詩歌等。

西方鬼節趣談

西方世界的“萬聖節”又稱“鬼節”,追根溯源,它可能是西方曆史最悠久的一個節日。

早在公元前,住在英倫三島、愛爾蘭、法國一帶的凱爾特人,每逢10月31日都要為死亡和黑暗之神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在自然界中,10月以後,北半球晝短夜長,草木凋零,寒冬來臨。凱爾特人相信,10月31日晚上,死人的亡靈都紛紛鑽出墳墓,善良的鬼會與家人團聚,惡魔妖怪也出來伺機搗亂,還有一些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在四處遊蕩。迷信的凱爾特人就在這天預備了美味佳肴,讓鬼親們享用。一些人還把自己扮成鬼怪,披上獸皮,戴上獸頭麵具,圍住篝火盡情歡樂。這是“鬼節”的最早形式。

公元4世紀以後,凱爾特人逐漸被羅馬帝國征服。在漫長的歲月裏,兩族文化習俗漸漸融合,後來,基督教傳遍了歐洲,“鬼節”又與基督教混在一起了。大約在公元9世紀,基督教會考慮到許多聖徒還沒有自己的節日,遂把11月1日定為“萬聖節”,由於它與“鬼節”隻隔一天,後來人們幹脆將其合二而一,這就是“萬聖節”又稱“鬼節”的原因。之後,這一節日又逐漸從歐洲傳到北美和世界其他地方。

聖蠟節

這是一個宗教節日,也是饕餮者的節日。在法國,每年2月2日,媽媽為孩子煎出薄薄的像太陽一樣金光燦燦的雞蛋餅。當他們抖動煎鍋,將餅拋向空中時,孩子們一個個瞪大眼睛,恨不得那餅直接掉到嘴裏。據說,如果在煎餅時手裏握著一枚錢,這一年你就會財運亨通。

美國的“誠實節”

每年的5月2日,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居民都要慶祝這個州特有的節日——“誠實節”。據說,這是為紀念一個年僅8歲的男孩子而設立的。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埃默紐·旦南,埃默紐5歲時,父母雙亡,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在埃默紐8歲的一天晚上,他剛睡著,就被樓下的一陣敲打聲驚醒。他急忙下樓來,隻見繼父繼母正在謀殺一個寄宿在酒店裏的小販。第二天一早,他的繼父就來到他的房間,教他在警察麵前說謊。埃默紐回答說他不想說謊話,繼父繼母就把他的雙臂吊在梁上,用柳條抽打他,逼他說謊,這樣抽打了兩個多小時時,埃默紐仍說:“爸爸饒了我吧,我不想說謊。”最後,埃默紐被活活打死了。以後,市政府為埃默紐建造了一塊紀念碑和一個塑像,紀念碑上寫著:“懷念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