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地處北回歸線高壓帶,氣候炎熱,海水蒸發量超過輸入量,是水溫最高的海灣。
“婦女灣”幾內亞灣
位於西非的大西洋上的幾內亞灣,西起利比裏亞的帕爾馬斯角,東到加蓬的洛佩斯角。沿岸有利比裏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等國。
幾內亞灣是世界第三大海灣,灣中有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火山島。岸邊有不少淺灘,也有許多茂密的樹林。
幾內亞灣的名字來自國名幾內亞。“幾內亞”在當地語言中指“我是婦女”的意思。據說,當歐洲探險家初次登上幾內亞灣的海岸時,遇到一位婦女,他們就向她打聽這個國家的名字。這個婦女聽不懂他們的問話,就說“幾內亞”(意思是“我是婦女,有事請問男人,我不懂”),歐洲人誤以為這就是國名,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十字路口的馬六甲海峽
在東南亞的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東接太平洋、西連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的狹長海道。因為它臨近馬來半島的古代名城馬六甲,因而被稱為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的總長度為1100公裏(包括新加坡海峽在內),西北部較寬,有300多公裏,東南部狹窄,最窄處僅38公裏,看上去像個大喇叭。海峽處於赤道地區,風平浪靜,海流緩慢。海峽底部比較平坦,淺灘、暗礁不多,有利於航運,可通20萬噸級的油輪。
馬六甲海峽地處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運的“十字路口”,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特別是太平洋西岸的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等)要到南亞、西亞、非洲去,馬六甲海峽是必經之地,所以它又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由於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運繁忙,因此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該海峽。日本從中東購買的石油,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這裏運往國內的。
咽喉之地的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得名於東北側的直布羅陀港。
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一起構成了歐洲和非洲的自然分界線。海峽的北岸是英屬直布羅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來說,直羅陀海峽真像它們的咽喉一樣重要。
直布羅陀海峽除了有強大的“累凡特風”(地中海西部一帶的強風,以直布羅陀海峽為最大),還盛吹東、西風,大西洋中鹽度較低的海水,通過自西向東的洋流,從海峽表層源源輸入地中海,地中海中較鹹較重的海水,約在海峽122米深水處流入大西洋,而且進水多,出水少。這就保證了地中海的穩定,也使它不致萎縮成一片鹽海。
直布羅陀海峽連結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地中海地區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尤其是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生命線”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西亞的阿曼半島和伊朗之間,把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和通往印度洋的阿曼灣聯係起來了。霍爾木茲海峽最窄處僅38.9公裏,它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如果將這一海峽封鎖住,西方世界的主要石油來源就被切斷了,西方的工業、交通等就會陷入癱瘓。因此,人們稱它為“西方世界的生命線”。
霍爾木茲海峽雖然隻有150公裏長,卻是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平均每5分鍾就有一艘油輪通過,每年有占世界出口總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從這裏運出。從霍爾木茲海峽開出的油輪,一部分經過紅海、蘇伊士運河或好望角運往西歐、南北美,另一部分經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運往日本,還有一部分直接運往澳大利亞等國。
黑海與地中海的紐帶黑海海峽
黑海海峽又叫土耳其海峽,因在土耳其境內而得名。是歐洲大陸的一處天然分界線,是黑海的唯一出口。黑海周圍的國家走水道隻有沿黑海海峽——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黑海海峽包括北部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部的馬爾馬拉海峽和南部的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共約300公裏。
博斯普魯斯海峽長30公裏,最寬處為3.6公裏,最窄處為720米,水的深度從2.8米到80米不等。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爾(原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也被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分為二,城市西部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上,東部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上。伊斯坦布爾也就成了世界上唯一橫跨兩大洲的大城市。
1973年,土耳其政府修建了橫跨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大橋,全長1560米,把伊斯坦布爾市聯成一體,使歐、亞兩大洲連在一起。
伊斯坦布爾也獲得了“東方十字路口”的稱號。
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海峽的最南段,它和地中海的愛琴海直接相連,海峽兩岸懸崖峭壁、地形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分界線眾多的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上通道。它是兩大洋(太平洋和北冰洋)、兩個海(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兩個洲(亞洲和北美洲)、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半島(阿拉斯加半島和楚科奇半島)的分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也通過海峽水道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