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地球·地理奇觀(4)(3 / 3)

鐵門以下,多瑙河進入下遊平原。這裏的河麵開闊,水流平穩,3條支流河口附近形成了一個扇形三角洲。三角洲上河流縱橫,蘆葦叢生,棲息著塘鵝和朱鷺等歐洲稀有的鳥類。

多瑙河水色碧清,景色秀麗,被稱為“藍色的多瑙河”,是東南歐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匈亞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以及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發都建立在多瑙河畔。

印度的恒河

恒河是南亞最大河流,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恒河是一條“聖河”。傳說在“聖河”的水裏沐浴,可以祛病消災,延年益壽。每隔12年,他們就要過一次“孔勃拉節”。

恒河幹流汙染程度十分嚴重。1980年,甘地和平基金會指出,恒河是印度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正威脅著各種水生物和河水飲用者。可是,虔誠的教徒們卻不加理睬,仍然生喝恒河水。

在梵文和印地語中,恒河本是河流的意思。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全長2580公裏。

恒河哺育著兩岸的土地和人民,創造了世界古代史上有名的印度文化,難怪印度人要把它視為“聖河”了。

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

我國的黃河是國內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裏,流域麵積75萬多平方公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從無數考古中發現和證明了從遙遠的古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已經在黃河流域從事生產和生活了。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西段北麓卡日曲河的湧泉,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最後注入渤海。自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是黃河的上遊。開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兩岸水草豐美。流到青海高原東部,沿途穿過龍羊峽、劉家峽等不少峽穀。峽穀中水流湍急,水力資源極為豐富,那裏正建立了好幾個大水電站。黃河出青銅峽,進入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黃河的中遊。在中遊段,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彙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劇增,河水變得十分渾濁,是名副其實的“黃河”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黃河的下遊,就是華北平原。這裏河道寬闊、水流緩慢,攜帶的沙大量沉積下來,使河床不斷抬高。為了防止河水泛濫,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鄭州黃河花園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兩岸地麵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0米,成了世界聞名的“地上懸河”。所以一旦河堤缺口,黃河改道,常常造成災害。

黃河不但以“地上懸河”聞名世界,而且還以輸沙量最大聞名,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最大年輸沙量可達43.9億噸,平均年輸沙量也有16億噸。近百年來,黃河在河口堆積成了一個麵積為5400平方公裏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斷下沉,黃河的泥沙早就把7.7萬平方公裏的渤海填平了。

歐洲黃金水道萊茵河

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萊茵河全長1320公裏,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裏程達886公裏;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係列運河與多瑙河、羅訥河等水係連接,構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裏程碑,上麵標注著公裏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工業區的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裏。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萊茵河上遊瑞士北部與德國交界的地方,有寬達110米的萊茵河瀑布。萊茵河中遊從賓根到德國波恩這一段,峽穀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壯麗,關於萊茵河的許多古老的傳說都發生在這裏。

被稱為“老人河”的密西西比河

美國中南部的一條大河,很早以前就被當地印第安人尊稱為“密西西比”,意思就是“老人河”。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落基山脈的密蘇裏河,自西向東,到美國聖路易斯附近折向南流,注入墨西哥灣。全長6020公裏,是世界第四大河,它的流域麵積居世界第五位。

密西西比河所流經的大部分地區是平原地區,每年大約要攜帶三四億噸沙衝入墨西哥灣,在灣口堆積起一個很大的扇形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