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的戰爭一結束,玻爾便歸心似箭。
離開祖國已有近兩年的時間,家人們雖然被轉移到了瑞典,但生活境況如何,玻爾牽腸掛肚,研究所和同事們是怎樣度過這段艱難歲月的,玻爾時刻擔憂。
瑪格麗特到美國迎接玻爾父子。這對老夫老妻始終恩愛如初,形影相隨,隻是這次戰爭使他們天各一方。由於玻爾執行著極其保密的任務,更增加了瑪格麗特的思想負擔。
夫妻相聚,他們已不需要過多的語言,離愁別緒和相互的思念已寫滿了灰白的頭發和深情的雙眼。他們為一家老少的平安相聚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45年8月底,玻爾一家返回丹麥。當玻爾迎著旭日,哼著歡快的小曲,騎著自行車,第一次來到戰後的研究所上班時,門前站滿了歡迎他的人們。
玻爾剛一出現,人群裏便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這熱烈、激動、真摯的歡呼聲,令玻爾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人間的真情。緊接著,有人向玻爾送上了一串房門的新鑰匙。
看到保存完好的研究所,看到依然健在的同事們,玻爾時而開懷大笑,時而和老朋友擁抱問好。此時此刻,玻爾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不尋常,讓人體會到劫後餘生的真實感受。
當人們向玻爾問起有關驚人的原子彈的消息時,玻爾避而不答,他不願意談論這些,總是把話題轉移到原子能對全世界有什麼意義這個他最關心的問題上去。
玻爾聽到原子彈的第一聲炸響時就確信,未來的年代將是原子時代。回到丹麥後,他就積極投身於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之中,而堅決抵製將原子能用於軍事和商業。
丹麥沒有鈾和釷的礦藏,但玻爾清楚,如果將別國的礦藏利用起來,原子能就會為沒有化學燃料和水力資源的國家解決動力來源。
他立即開始為丹麥準備未來。一方麵大力培養青年研究人員,一方麵積極擴建研究所,並使設備徹底現代化。
玻爾的計劃很快得到丹麥政府和一些基金會的大力協助,擴建計劃很快完工。擴建後的研究所有三座大樓,與城市的其他建築和諧一致,並不顯得有什麼特別,可來到這裏工作的人卻有許多獨特的感受。
國外的大學生們再次雲集到研究所來,聆聽玻爾深思熟慮的思想,接受玻爾富有遠見的指導。緊張的工作之餘,玻爾也常將他們請到家中,一邊用餐,一邊講些風趣幽默的故事,講到高潮,玻爾和大家一起開心地笑起來。
有益的談話,有趣的故事,還有瑪格麗特的親切熱情,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但受到歡迎,還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和平的年代,又使玻爾的家庭和研究所恢複了往日的親情。
玻爾的兒子們也常帶著妻兒回家團聚,他們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律師,奧戈繼續在研究所和父親一道工作,由於他在原子核方麵研究中的傑出貢獻,榮獲了1975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相隔53年,父子獲得同一項獎金,這在物理學發展史上是不多的。玻爾夫婦鼓勵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誌趣發展。
1951年,玻爾邀請研究所的全體老夥伴們回來聚會。這種聚會在戰前是一年一度的,戰爭中斷了人們的交往,這是戰後的第一次相聚。
來自天涯海角的物理學家們以一向的哥本哈根精神暢談了物理學上的難點與熱點問題。最後話題自然轉向了玻爾倡導的建立一個國際物理中心方麵來。玻爾建議這個中心以純學術研究和培養青年物理學家為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