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葛先才師長回憶,當時收集完“外的屍骨後,他們開始做地下的挖掘工作。被埋的屍體這裏一堆那裏一群,有些尚未完全腐爛的屍體奇臭難聞,不得不灑下大量香水和花露水,以致這些東西在衡陽等地一度斷貨。
當時共收集到三千餘具陣亡戰士骸骨,堆起一丈有餘的屍山,葛先才將軍將所有搜集到的忠骸安葬到衡陽保衛戰時戰鬥最為激烈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張家山上,後將此山改稱勝利山。“一寸山河一寸血,千秋青史千秋名。華夏沃土埋忠骨,以策來茲滅東瀛。”當日,葛將軍和周圍群眾合力豎起了一塊巨大的石碑,題曰:“陸軍第十軍衡陽保衛戰陣亡將士之墓!”衡陽老百姓頂著凜冽的寒風,冒著零下幾度的嚴寒,自發聚集到墓園周圍,帶著鮮花、花圈、果品和五穀鹽糖、三牲九禮等祭品前來為英烈們送行,默哀的人們久久不願離去。
“忠骸搜集完成之日,我們請了一位攝影師攝影存照。我麵對這座高約丈餘忠骸堆成的山丘,隻覺其巍峨神聖,壯麗無比! 我在心中默默祝禱:‘弟兄們,安息吧! 你們沒有白死。日本已經投降,國家已經因你們之死而得救,你們是求仁得仁了。’然後我們把忠骸逐一移入墓穴安葬。不知怎的,我忽然鼻頭一酸,禁不住悲從中來,淚如雨下。啊,弟兄們! 弟兄們! 我敬愛的弟兄們! 若非我身曆其境,又怎能體會到這 ‘求仁得仁’的背後,竟隱藏了這麼深重的悲愴!”葛先才回憶說。
據稱,事後為表彰這些忠勇殉國的官兵,蔣委員長特別命令有關部門在衡陽市嶽屏公園嶽屏山頂設立了抗戰紀念城、紀念碑及抗戰牌坊,以緬懷在衡陽保衛戰中犧牲的國軍將士。衡陽市參議會楊曉麓議長當眾宣讀 葉衡陽抗戰紀念城命名典禮國民政府蔣中正主席訓詞曳:
抗戰八年,大戰百餘合、小戰不可勝數,而衡陽之役支持之久、犧牲之烈,與夫關係之巨、貢獻之弘,尤足以驚動全世界。自三十二年以來,聯合國海軍在太平洋上之反攻既節節勝利,倭人鑒於海上交通之遭受阻厄,乃計劃開辟大陸交通,冀自偽滿經北寧路、平漢路、粵漢路以達越南,中間衡湘鐵路一段猶在我軍之手,故不惜傾其精銳全力猛犯,於三十三年二月起,調集八個師團及若幹特種部隊分道進攻。我軍配備較遜,而士氣旺盛,沉著應戰,處處予敵人以重大之打擊。至該年六月下旬,衡陽四鄰各縣,先後失陷,我第十軍殘餘部隊,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曆時四十七日之久,此為全世界稀有之奇績,而我中華固有道德精神之表現與發揚,亦以此為最顯著。
地方人士所以請定衡陽為抗戰紀念城者,其意在此。昔孟子言仁者無敵,又言浩然之氣,集義所生,至大至剛。我中華民族所恃以生存,所資以興立者,豈非數千年來仁義之較所沾被既深且遠歟! 今當舉行命典禮,爰舉此義,以告國人,並示來葉。
中正午寒府交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十四日發
現場肅穆,叩拜的人們一撥接著一撥,日降將一一六師團、六十八師團師團長等代表肅立在一旁,恭恭敬敬地一再鞠躬。
葛先才走上前,堤三樹男中將朝他鞠躬。
葛將軍回禮:“閣下,不知你們日本人是怎麼看衡陽戰役的?”
“那是一場苦難的戰役,是日本軍隊永遠無法忘卻的慘痛回憶,是一個噩夢!”堤三樹男中將真誠地說,“衡陽軍用戰力獲得了日本軍隊的尊敬!”
“師團長閣下,衡陽一役,不知貴方陣亡多少?”
“閣下,據我了解,不下四萬八千人!”堤三樹男中將朝他邊說邊彎腰鞠躬。
“一號作戰,日本軍隊從河南途經衡陽等地到達廣西,除衡陽之外皆無慘烈攻防戰,大本營一次性補充了我十一軍新兵十萬。”
葛先才點頭:“聽到了嗎,都聽到了嗎? 弟兄們! 你們死得不冤啊,你們都是好樣的!”他說到這裏竟然嗚咽起來。強子、平子和從衡陽出來的那幾十名還活著的老兵觸景生情,也不由自主地哭成一片。
收集骸骨的過程是一場涅槃,令人的思想得到淨化。在這些昔日弟兄的骸骨前,幸存的人們在慢慢轉變。就如強子,他認為,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他迷茫了。
“兄弟,隨我去漢中吧,軍座說,他想見見你!”平子真摯地伸出手。
強子淡淡一笑:“你這叫花子,像模像樣了,成大官眼前的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