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的身體結構都比較簡單、原始。可是無脊椎動物的種類非常繁雜,現存的種類至少有100多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是數不勝數。無脊椎動物在世界上已經知道的有30多個門類,主要包括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腸腔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
一般來說,無脊椎動物的基本特征就是無脊椎動物的神經係統呈索狀,位於消化管的腹麵;而脊椎動物為管狀,位於消化管的背麵。無脊椎動物的心髒位於消化管的背麵;脊椎動物的心髒位於消化管的腹麵。無脊椎動物無骨骼或僅有外骨骼,無真正的內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動物有內骨骼和脊椎骨。
1.隨波逐流的水母
水母是一種低等的動物,常常漂浮在海麵上,隨波逐流。大多數的水母是透明的,因為它們的身體中含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水分。
水母的外形有很多不同的樣子,有的像一把撐開的雨傘,有的像一枚硬幣,有的像一頂帽子等,不論是什麼形狀的水母,都是非常漂亮的。但是你可千萬不要被它們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水母長有長長的有毒的觸手,如果你用手去觸摸它的話,準會被它蟄傷。
水母屬於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喜歡獨居,而且很分散,有時也會成群活動。水母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遊動,收縮、放鬆是水母的最基本規則動作。
水母的主要食物是一些活的生物,屬於肉食性動物,當獵物一旦接近水母的觸手,毒素馬上就會放出,使得獵物中毒。
雖然水母觸手可以釋放出毒素,但是由於水母沒有骨骼、外殼、保護甲,所以一般來說水母還是很脆弱的。
水母的上半身是一團沒有固定形狀、可以任意伸縮的膠狀體,它們就是靠著身體的這一部分來不斷縮放,還有觸手在水中搖擺以達到隨波逐流的效果。當傘部下麵的肌肉交替著做收縮和伸張運動時,水流就可以從傘部下麵的一個口中被吸入或者被吐出,水流的一吸一噴就產生了一種向上或者向前的反作用力,水母正是靠著這種反作用力才能夠自如的行動。可以說,水母身體上的傘狀結構是它們最重要的運動和生活控製中樞,它們無論進食還是產生動力都要靠它,所以有的大型水母,它們的傘部直徑可以達到1米左右呢。
2.海底鴛鴦—鱟(hòu)
鱟被稱為“海底鴛鴦”,因為每年的春夏季節是鱟的繁殖季節,如果它們結為夫妻,從此便會形影不離,日複一日,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如果在這個季節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一看會發現竟然是一對,所以被稱為“海底鴛鴦”。
鱟的長相既像蝦又像蟹,是一類與三葉蟲(現在隻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它是節肢動物中最古老的一種生物。
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曆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唯獨隻有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隻用來感知亮度。在鱟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幹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製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人類應用於電視和雷達係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
也許你還不知道由於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所以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汙染進行監測。另外,鱟的肉、卵都是可以供人類食用的。
3.蝦蟹,不隻是味道鮮美
說到蝦蟹,可能人們隻知道它們的肉質鮮美,除此之外對於它們身體的其他部分卻很少知道,其實蝦蟹的甲殼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用處,我們可以從蝦、蟹的甲殼中提取許多有用的東西。例如,用蝦、蟹的殼可以製成很好的紡織品漿料,這種用“蝦皮蟹蓋”製成的漿料,顏色鮮明,不易被水洗掉,而且成本低,可以節約大量麵粉。此外,還可以從富含幾丁質的甲殼中提取用途廣泛的幾丁胺,幾丁胺具有吸附作用,是淨化水質的一種沉降吸附劑。幾丁胺還可以製成醫用手術縫合線,這種縫合線具有不會感染,能夠被人體吸收而不用拆線的優點。
不論怎麼說,這類動物都與人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些是主要的水產養殖或捕撈對象。其中主要的有蝦、龍蝦和蟹等,在我國海洋漁業捕獲物中產量相當大,特別是蝦、毛蝦、梭子蟹等,營養豐富,產值很高,地位更為重要。我國的蝦蟹種類非常多,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目前已發現的約有1000多種,其中蝦類400多種,蟹類600多種。
生活在我國海洋裏的蟹的種類也特別多,有美味遠揚的梭子蟹,有行走如飛的沙蟹,有能上樹的椰子蟹,還有背甲溝紋似關公臉譜的關公蟹等等。但是,蟹中之王卻是生活在日本海和白令海的高腳蟹。高腳蟹的身體有30厘米長,一條腿就有1.5米左右,兩邊的腿伸直了差不多有4米,體重約7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蟹。
4.會變色的海兔
海兔從外表看,體形確實像一隻兔子,所以它就獲得了“海兔”的名字。海兔是在淺海生活的貝類,喜歡生活在海水清澈、潮流較通暢的海灣,在低潮線附近的海藻間最多。
海兔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前邊的一對較短,主要起到觸覺的作用;後邊的一對較長,主要起到嗅覺的作用。在海兔爬行時,後邊的一對觸角向前及兩側伸展;在休息時,則直向上伸展,和兔子的兩隻耳朵非常相似。海兔的足很發達,它利用發達的足部在海灘上或在水麵下懸浮爬行,有時還可以利用側足的運動做很短時間的遊泳。相對來說,海兔的貝殼不怎麼發達,它的貝殼是一個薄而透明、僅具一層角質層而且沒有螺旋的貝殼。這個貝殼完全覆蓋在外套膜之下,從外表根本看不到。
海兔主要是以各種海藻為食,另外海兔的體色和花紋與棲息環境中的海藻極為相似,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隱蔽起來,使敵人不能發現。特別是海兔對它周圍環境的顏色有很好的適應能力。當它食用某種海藻之後不久,就能很快地改變為這種海藻的顏色。例如:有一種海兔,小的時候以紅藻為食,它自身的體色就是玫瑰紅色;長大之後,主要以海帶為食,體色就變成褐色,以墨角藻為食的體色就會變成棕綠色。
在一些市麵上有一種叫海粉的海產品,它不僅是消炎退熱的良藥,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是我國東南沿海居民所喜愛的大眾化食品。你知道海粉是什麼東西嗎?原來它是一種貝類所產的卵,這種貝類就是海兔。也就是說,這些海粉是由海兔的卵做成的。
5.入水管和排水管齊全的蟶
在沿海的泥灘上,生活著一種雙殼類的海洋動物,叫作“螠蟶”。它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是我國沿海常見的一種軟體動物。
你知道嗎,螠蟶的兩個水管很發達,它完全靠著這兩個水管與灘麵上的海水保持聯係,螠蟶用入水管吸進食物和新鮮海水,從排水管排出廢物和汙水。一般來說螠蟶在軟泥灘上挖穴生活,潛伏的深度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夏季溫暖,潛伏較淺,冬季寒冷,潛伏較深。平時潛伏的深度大約為體長的5~6倍,最深可以達到40厘米,約為體長的10倍。如果我們在海灘上看到相距不遠的兩個小孔,用長鉤觸動一下能噴出少許海水來,那麼底下一定有螠蟶。這兩個小孔就是螠蟶兩個水管伸出的地方。螠蟶的大小可以從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推算出來,螠蟶的體長大約是兩孔距離的2.5~3倍。
此外螠蟶可以供人類食用,而且它的肉質鮮美價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種大眾化的海產食品。在我國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兩省,都用人工方法養殖它。因為是在軟泥灘上生活,所以螠蟶的兩個貝殼很薄也很脆。貝殼的形狀近似於長方形,表麵常生長一層淺綠色的薄皮。
6.海星
海星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們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但是說到海星,你又對它們了解多少呢?
海星看上去很不像是動物,很多人以為海星是一種裝飾用品呢,你別看它的外觀動作十分緩慢,其實它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它對海洋生態係統和生物進化還起著非同凡響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它為何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原因。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全世界大概有1500種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過體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雄性海星的每個腕上都有一對睾丸,它們將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樣通過長在腕兩側的卵巢排出成千上萬的卵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從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體,也就是小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