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亂命不從(三)(2 / 2)

現在,應該先做好準備了。希望傅雁書隻是啃上硬骨頭,而不是一敗塗地。那麼接下來自己該怎麼做?陸明夷坐在船頭,夜風一陣陣吹來,他腦海中卻已將將來的事分門別類,一樣樣考慮周詳。

如果馮德清遇刺,那其實是件好事。新大統製,十有八九是五部司司長中產生。兵部司司長傅雁書,資格太淺,不太可能。刑部司司長扈邦裕資格雖老,但一直沒有什麼建樹,也沒有當大統製的資格。至於魏仁圖與方若水兩位上將軍,資格和威望一般都夠,但方若水已經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多半不會出任,魏仁圖連兵部司長都沒有爭,更不會接任大統製了。這樣一來,有可能接任大統製的,多半便是吏部司司長費英海與禮部司司長程敬唐兩人中的一個。費英海是傅雁書的嶽父,如果他當大統製,這一對翁婿的權勢太大了,為了製衡,所以基本上就是程敬唐。陸明夷與程迪文有過一番交涉,對程迪文的印象很不錯,而程迪文軍人出身,對魏仁圖和方若水向來尊敬,他當大統製的話,應該對自己有利,這樣自己更說得上話。

這是馮德清遇刺後的情形,如果他沒有遇刺,又該如何?陸明夷皺了皺眉。他沒有遇刺,八月二十三日總攻仍然要如約發起。總攻有三種結果,一是一路順利,兩月後掃平南方;二是開局不順,一直打不下東平城;三是失敗。算起來,三的可能性最小,一的可能性則比二要小,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東平城下對峙。然而這其實是對北方最不利的情形,對峙中會消耗大量的糧草,而這樣勢又使得民變不住爆發,結果是糧草接應不上,然後總攻失敗。所以馮德清如果不遇刺,最大的問題倒不是削平南方,而是平定民變了。隻是民變造成的損失一定很大,用強硬手段固然可能減少損失,卻也大失民心。用懷柔手段呢?總攻開始後,更不可能,完全不會有餘糧去安撫暴動的民眾。那麼,最後結果,就是隻消不能一舉得勝,北方這一次弄巧成拙,反而比南方更快陷入絕境。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如何在這樣的變數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陸明夷淡淡地笑了起來。夜色濃得粘稠,他又坐在船頭,劃船的士兵一個都看不到這位陸軍區長的神情。也隻有這個時候,陸明夷才覺得如此坦然。

計劃是傅雁書定下的。如果一切順利,最大的功勞自然也屬於傅雁書,自己永遠都站不到他前麵去。所以,這個變數雖然是北方的不幸,卻是自己的良機。陸明夷自從軍以來,想的就是如何出人頭地。為了這個目標,他從來不覺得有什麼是不能做的。所以,就算北方有可能遭到前所未有的大困境,卻也是自己從未有過的大好機會。現在自己想的,就是該如何把握這機會。

隻是,這個機會實在太難以預料了,或者一飛衝天,或者就是萬劫不複……然而隻要在馮德清手下,離經叛道總是不會得到他賞識的,所以自己與傅雁書兩人中,馮德清更欣賞一板一眼的傅雁書一些。難道,應該除掉他麼?陸明夷被自己突然冒出的這個念頭驚呆了。除掉馮德清!除非幹得幹淨利落,天衣無縫,否則隻消漏出一點風聲去,自己也會成為全國上下口誅筆伐的國賊叛逆了。他不由有點心虛地看了看身後。好在,正在劃船的水兵根本不知道這位長官在想這些,仍是悶著頭劃著,另一些則在趁機休息,準備著輪換。

要除掉馮德清,自然不現實。但假如馮德清真如自己所料,被刺殺了,接下來上台的是程敬唐,自己會有機會超越傅雁書麼?陸明夷想著。很快,他就有點沮喪。因為不論從哪一點來看,傅雁書都是會比自己更具優勢,除非是……

陸明夷不敢再往下想了。然而,念頭已起,就再也打消不掉。從王離開始,他已經在一個個地超越著對手,現在,也許就是最後一程了。而這一程,也許將是自己越超一切人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