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亂命不從(三)(1 / 2)

一封寫給妻子費雲妮。費雲妮現在在霧雲城與可娜夫人住在一起,雖然隻有妹妹正式過繼給師尊,傅雁書並沒有義子的身份,但師尊去世後,傅雁書便正式拜可娜夫人為母,所以雖然他嶽父,吏部司司長費英海也在霧雲城,費雲妮還是跟著可娜夫人住。和費雲妮成婚剛要快到一年了,不過這個結婚紀念日顯然已不能一同度過。傅雁書字斟句酌地想著給妻子解釋的話,他為人一直有點古板,不擅說什麼情話,可是想到嬌妻,心裏總是有一抹揮之不去的柔情。

寫完了給妻子的信,又給可娜夫人寫了一封。寫到“軍情萬變,兒身為軍人,若有不測,還望義母照料雲妮為感”時,覺得這話未免不似母子的口吻,而且也更像是遺書,實在不吉利。他將信團作了一團,又抽出一張信箋寫下去,可怎麼寫都覺得不妥當。正想著,外麵傳來了更點。

軍中每晚都要打更,一方麵是巡邏,二來也是讓人隨時知道時間。此時已交三更二點,夜很深了。傅雁書這時覺得身上有點悶熱,順手推開了窗,卻見窗外正下著濛濛細雨。這是第一場秋雨,吹進來的風將殘餘的暑意驅得一絲不剩,吹到人臉上時還有幾分寒意。天上,卻是漆黑一片,星月皆無。傅雁書看著這一片暮色,無聲地歎了口氣。

人生如夢啊。他想著。

他從來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但今夜,真覺得這人生如一場讓人哭笑不得的噩夢。為了一個口號,本來沒什麼兩樣的一國之人成了血戰不休的仇敵,這一切讓傅雁書越來越茫然。不說別人,妹妹嫁給了鄭司楚,自己和妹夫卻是交戰雙方的主將。這種糾結的關係,在士兵中也會有不少吧。那麼,這場仗的意義到底何在?無論哪一邊勝利的,建立的還是共和國,曆史仍然回到了原點,那麼戰爭到底有什麼意義?慘烈的戰爭,使得人口在急劇減少,而為了奪取勝利,雙方又都在拚命地征兵。這種近乎涸轍而漁的做法,又到支撐到什麼時候?即使北軍此次總攻很快就取得全麵勝利,得到的,也是一個已經殘破不堪,國力大大衰退的國家。可以說,這場戰爭,注定不會有勝者了。

夜風吹過來,“啪”一聲,將案頭一隻木馬吹得倒了下來。傅雁書揀了起來,拿在手中看著。這是師尊的遺物,聽可娜夫人說,師尊生前最愛惜這些,因為這本是一個故人所雕。那故人去世後,師尊就在拚命搜羅故人的作品,已收集了不少,其中最愛惜的還是這匹馬。看這匹馬,刀法流暢自然,馬的形態維妙維肖,照理定是個有名的大匠所作,可是底座也根本沒有落款。這馬神采飛揚,似乎隨時都會騰空躍起,飛揚而去。他看了看,將木雕馬在案頭放好,關上了窗。

鄭兄,妹妹,我如果戰死,你們肯定會照顧雲妮的,我又有什麼放不下?

坐在案前,傅雁書臉上浮起了一絲笑意,給可娜夫人的信也寫得順暢起來,不過無非是一些寒暄。人命由天,一切都讓上天去決定吧。再過幾天,總攻就要開始了。

傅雁書在房中這樣想著。此時的江上,陸明夷卻在想:總攻多半不會開始,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了。

雖然馮德清親自前來,嚴命總攻要按時開始,但陸明夷總覺得,總攻不會按時開始。上書遭斥,以及這一次馮德清微服前來,這兩件事讓陸明夷對馮德清失去了信心。這個新任大統製,能力遠不及大統製,卻更加執拗,如此之人,絕對成不了大事。

其實在來東陽城之前,他安排的細作已然將北方各省發生民變的事都報過來了,甚至比傅雁書接到的還要詳細一些。

隻有狄複組有這個能力。在看過了一遍彙報後,陸明夷已然得出這個結論。說實話,他對狄複組其實一直沒有多在意,覺得這隻是一夥烏合之眾,成不了大事,隻是異想天開地要謀求狄人複國。連狄人中的大部份都很認同共和國,狄人複國這個目標無異於癡人說夢,可見這個組織的不切實際。然而現在卻證明,這個組織豈但沒有不切實際,還非常實際,具有極其強大的力量。馮德清並不知兵,偏生膽子還大,居然敢微服趕到東陽城來。這樣一個眾矢之的,還敢如此妄為,實屬輕而無備,雖貴為萬眾之尊,無異於孤身獨行。而狄複組既然要竭力阻止北軍這一次總攻,最好的辦法還不是發動動民變,而是刺殺馮德清。甚至,很有可能,就是馮德清回霧雲城的歸途中,狄複組就會下手。

這當然並不一切。不過,陸明夷也已算定了,即使馮德清安然回到霧雲城,現在發動總攻也仍然不是時候。總攻想要一舉勝利,必須要兩個條件,一是充足的後勤保障,二是高昂的士氣。但目前第一條做不到,各省民變的消息傳來後,第二條都做不到了,相應的是南軍得到這個消息後,士氣定然大振,守禦也一定會更加得力。因此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以靜製動,看情形的發展,不要急於求成。可惜傅雁書雖然是天下名將,卻仍然沒聽懂自己的言外之意,如果二十三號那天他真的發起了總攻,多半要啃上一塊硬骨頭。